七月十四日,《藍色是一種暖色調》在北美上映,排片量不大,不過週期倒是拉得挺長,預計排七週,比一般商業片的三到五週長不少。
這符合文藝片市場規律,沒有大量熱情的觀眾群支援,但能細水長流。
因為預期票房是一千萬美元,只相當於十億日元,遠不如曰本最終的八十六億本土票房,所以平均每天只要二十萬美元就能達成目標。
不過票房通常都是遞減的,按文藝片的走勢模型計算,首日得達到五十萬美元才有希望。
十五日上午九點多,首日票房就統計出來了。
九十八萬美元,幾乎翻倍,大大超過預期。
斯嘉麗對此感到振奮,特地打了電話給江川:“去年《賽末點》北美上映時,首映票房差不多也是這樣,最終兩千三百多萬,看來《藍色是一種暖色調》也有可能達到。”
目前看來《賽末點》是伍迪·艾倫最賺錢的一部電影,全球票房將近九千萬美元,超過《藍色是一種暖色調》。
畢竟有柏林金熊加持,如果《藍色是一種暖色調》票房達到預期,那麼最終票房就能反超《賽末點》。
零六年是斯嘉麗的豐收年,好幾部上映的電影上映,除了《藍色是一種暖色調》之外,半個月後與金剛狼休·傑克曼、伍迪·艾倫合演的犯罪喜劇片《獨家新聞》也將上映。
而驚悚懸疑電影《黑色大麗花》的上映期排在九月份。
她的身價直線上升,已經晉身好萊塢一線,這無疑也有助於《藍色是一種暖色調》的票房。
影片上映之前,派拉蒙曾經邀請江川訪美,順便為影片做宣傳。
也有些權益團體想借著影片上映搞點動作,希望得到他這位東方著名藝術家的支援。
江川都以以工作太忙推託了,對他而言《藍色是一種暖色調》已經是過去式,沒必要繼續花功夫。
好萊塢的資料模型還是比較準確的,《藍色是一種暖色調》在北美的票房很穩定,最終基本會收在一千八百萬左右,加上影碟銷售,應該可以達到兩千萬。
這個成績對於亞洲電影而言已經非常好,是曰本電影票房最高的,不過因為有好萊塢明星的加盟,這個成績又不那麼算數。
李安的《臥虎藏龍》和張藝謀的《長城》票房都破億,但因為好萊塢資金或者明星的加入,一般排行榜都不收入,江川的這部電影屬於類似情況。
江川也不得不承認,如果斯嘉麗的角色讓一個曰本演員出演,可能連一百萬美元的票房都困難。
由此他不禁更加奮起一份雄心,大陸港臺的電影能夠憑藉動作片在世界最大市場打下一片天地,那麼自己能不能也以全東方陣容,拍出一部口碑、票房都得到認可的傳世之作呢?
從柏林回到東京的那幾天,江川一度有些失去方向,似乎觸及了發展的天花板。
在某些方面衡量,他的確已經發展到了相當高度,獲得更多的財富或者拿更多的獎,只是量的積累,已經不能構成質的飛躍。
但如果能拍出這樣一部電影,對他而言意義不同一般,似乎比財富金額後面加個零或者客廳裡多兩座金光閃閃的獎盃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