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會,更可能不會。
如果想要獲得戛納金棕櫚大獎,所有評委得一致透過,兩個人中間只要有一個不同意,江川就算白忙了。
雖然《藍色是一種暖色調》這種裝逼電影很可能合王墨鏡的口味,但其他方面不合口味也白搭,他不想冒險陪葬。
這有些令人沮喪,計劃好的事,都已經開拍了,才發現城頭換了大王旗。
不過仔細想想也沒什麼,當初因為原作《阿黛爾的生活》是法國電影,獲得了法國戛納金棕櫚,於是自然而然地打算依樣畫葫蘆去戛納。
現在既然生了變數,那就改弦更張,所以江川對美空說:“我重新考慮了一下,《藍色是一種暖色調》更適合柏林電影節,不打算去戛納了。”
美空聳聳肩:“還不都一樣,你喜歡就好。”
當然不一樣,實際上兩個電影節的評獎標準各有側重。
戛納電影節注重文化藝術與市場相結合,更青睞文化傳播度高的影片,評委們喜歡對哲學和人性命題進行深層探討。
而柏林電影節則更重視政治社會,評委們對意識形態的關注度更多一些。
不過每年評委都是不同的人,雖然電影節有宗旨,但評判風格也不會一成不變,何況電影的流行風向一直在變,固定不變是沒有生命力的。
尤其是德國人,不像曰本人死不悔改,歷史包袱是比較重的,於是矯枉過正,許多事都衝在前頭。
比如歐洲剛開始討論禁止賣身是違反人權,德國率先開放,一月成為歐洲最大紅燈區。
現在維護同性合法權益的各種運動風起雲湧,德國總不能落在腐國後面太遠吧,怎麼能不支援《藍色是一種暖色調》這種政治極度正確的電影呢?
人都會自我安慰,這麼一想江川反而覺得去德國更合適,而且柏林電影節在二月份,也不用多等三個月。
五月十三日傍晚,斯嘉麗帶著兩女一男三個助理到達東京羽田機場,椿Kaori和美空去接的。
江川在酒店見到她時已經洗完了澡,穿著大花的連衣裙,顯得十分嬌豔。
因為斯嘉麗的人物設定是駐日美軍後勤人員家屬,就住在港區六本木,所以《藍色是一種暖色調》大部分拍攝場景都在六本木,江川安排劇組住在森大廈的凱悅酒店。
現在預算比《熱血高校》時寬鬆多了,拍攝條件相應也提高了。
去年九月威尼斯一別,已經過去了八個月,大家見面特別親熱,於是就在大樓內的日料店聚餐,為斯嘉麗接風,山田和小栗旬以及劇組骨幹人員都參加了。
氣氛輕鬆愉快,江川隆重對她介紹了莉香和小栗旬:“未來四十天,這是你的女朋友、男朋友,照顧不周,請多關照。”
莉香和小栗旬英語都不行,沒有辦法交流,不過興致都很高,斯嘉麗一左一右摟著兩人合了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