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時分,日頭高照,千軍萬馬,旌旗招展,煙塵四起,迤邐數里。歡歌笑語中,無數的明軍將士沿著西安府官道,迤邐由南而來。
不用問,官軍又打勝仗了。
田間地頭勞作的百姓,官道上來來往往的行人商旅,看到滾滾而來的官軍,飄揚的旗幟上大大的“秦”字,都是肅然而立,官道上的百姓趕緊讓出路來,以便大軍透過。
這支官軍,可是大名鼎鼎的“秦軍”,乃是陝西巡撫孫傳庭一手訓練出來的精銳。
明末天災人禍,百姓流離失所,嗷嗷待哺。大明王朝內有流賊肆虐,外有遼東清寇不斷侵襲,內憂外患之下,立國兩百多年的大明王朝日薄西山,風雨飄搖。
而能在風雨飄搖的時代,大體上不擾民,不施苛捐雜稅,保得一方平安,這位撫臺大人,已經是了不得。
自崇禎繼位以來,陝西民變蜂起,如火如荼,巡撫換了十幾任,平均一任不到一年,孫傳庭自崇禎九年三月到赴,僅僅四個月,就剿滅了闖王高迎祥,令陝西的形勢為之一振。
有了這位足以保境安民的大臣,陝西百姓的心,也是安穩了下來。
眾軍環繞之中,一匹戰馬之上,一身戎裝的孫傳庭志得意滿,顧盼自如。
萬曆四十七年進士及第,初授河南永城知縣,天啟初年進入北京任職,為吏部驗封主事,再升至稽勳郎中,兩年後因不滿魏忠賢專政,棄官回鄉。
他這一次辭官歸鄉,一呆就是十二三年。
直到崇禎八年,流賊之勢蔓延,愈演愈烈,多省糜爛,憂國憂民的他便再也難以獨善其身,選擇了重新開始。先是出任吏部驗封郎中,後越級提拔為順天府丞。
崇禎九年,陝西巡撫甘學闊因剿匪不力被罷職,自己請纓擔任陝西巡撫,負責剿滅流賊。朝廷恩准,自己接下了這燙手的山芋,並在榆林建軍,號為秦軍。
此時,陝西三邊總督洪承疇正與流寇李自成戰於陝北,盧象升調任宣大總督後,流寇首領闖王高迎祥自湖廣復出,來到陝西,欲自漢中進攻西安。自己領秦軍,在子午谷的黑水峪以逸待勞,激戰四天後,高迎祥部潰敗,高迎祥被俘,送往京師處死,自己也是聲名鵲起,得到了天子的讚賞。
年初,流寇馬進忠部西折入陝,進襲商州、洛南、藍田等地。他又不得不率部與各路明軍一起,擊潰了流寇聖世王、瓜背王、一翅飛等部,使關中以南趨於平定。
想起自己接任陝西巡撫時面臨的窘迫局面,無兵無將,只有皇帝從太僕寺撥出的僅僅六萬兩銀子軍費,面對的又是陝西境內數以十萬計的流寇,孫傳庭不由得感慨萬千。
清屯練兵、舒緩民力、事無鉅細,最終練成了一支天下聞名的精兵,秦軍,從而才取得了對流寇的節節勝利。
“臣職任鎮撫,奉皇上分防協擊之命,東西皆當兼顧,勢不容鶩東而遺西。理臣,剿賊於東也,如理臣追賊近陝西,臣即應分防協擊於潼關。督臣,剿賊於西也,如督臣追賊過隴,臣即應分防協擊於鳳翔。”
流賊活動範圍在河南、南直隸、陝西、四川等地,盧象升任直隸、河南、山東、四川、湖廣五省軍務總理,洪承疇任陝西三邊總督,朝廷明確的劃分了職權範圍:“洪承疇督剿西北,盧象升督剿東南”,自己則是流賊進入陝西,就在潼關協守,流賊進入甘肅,就在鳳翔阻擊。
謝天謝地,自己終於不辱使命,大體上做到了這一點。
“以秦兵衛秦地,以秦餉養秦兵”,整頓吏治、舒緩民力,說起來十來個字,可是執行下來,他卻不知得罪了多少陝西的豪強官紳,甚至是皇親國戚。
也許,皇帝的御案上,彈劾他的摺子已經是堆積如山。
剿寇必先安民,而安民尤在察吏,貪官墨吏被清查的背後,卻是暗流湧動的官紳階層,他們恨自己入骨,不殺不足以平其憤。自己的救國之路,依然是艱險重重。
“那些個百姓……”
孫傳庭的眉頭一皺,輕輕嘆了口氣。
陝西境內共有五位藩王、四個邊鎮,連年徵輸,天災不斷,流民四起,對此自己數次上疏請求朝廷賑災。崇禎十年二月,朝廷撥付六萬兩白銀賑災,自己將賑災銀按各地災荒程度給與賑濟,賑濟貧民近十萬人。
十萬災民,對於陝西上百萬的災民來說,這些賑濟無疑是杯水車薪,糧價飛漲,而且無處可買。
無奈之下,也只有從漢中買糧。漢中地處秦嶺以南,受災較淺,但漢中通往關中的道路艱難,只有棧道可供同行,但由於年久失修,棧道早已廢棄。
他只有下令先修葺棧道,鼓勵官兵修棧買糧,同時鼓勵棧道周圍的百姓也參與轉賣糧食,此舉也激發了百姓運糧的積極性,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百姓的糧食問題。
“大人,沿途所見,今年的糧食應該收成不錯,到時候就不用擔心大軍沒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