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沒落 (第1/2頁)

“母親吞了金子之後,父親趕緊找來醫生,在診斷後,他們卻說太晚了,治不了。父親聽到此話其時便走不動路了,便地失聲大哭。母親逝世之前,難受地躺在床上,牽強囑託了後事。我始終記得那一日,不,可能這一輩子都無法忘掉。母親背後,皇后娘娘親赴貴寓弔喪,沿襲昔日禮貌,我們所有人都務必跪著迎接,包含我的外祖母。那天便好趕上大雨滂沱,外祖母遵照禮貌跟大夥兒一起在院子裡冒雨迎接。娘娘進府之後,並不發話讓朋友們站起,朋友們便只好直溜溜的跪著,敢怒不敢言。娘娘在府裡待了多久,外祖母便在大雨中跪了多久。”

安筱韶渾身都開始顫抖,顯然回首到了可駭的過去。

“回來沒有兩日,外祖母也隨著去了。父親與我母親感情最深沉,關於她的死連續宇量不滿。他想迎娶母親的表妹成為續絃,可皇后娘娘卻對峙父親應該娶鴻臚寺卿容大人家的小姐,父親爭先一步與我那表姨訂了婚,沒想到皇后娘娘卻執意鉗制。在她百般威逼之下,父親不得退掉婚約,誰知我那表姨脾氣剛強,突遭退婚之後,恨尋短見了。父親心中愈加憂憤不服,牽強續絃之後,他臉上始終都沒有一絲笑容。現在你應該清楚了吧,皇后娘娘並不是一個真正慈和的人,對待兄長尚且如此跋扈,你是外人,她又會如何對待你?青婕,你萬萬要當心,莫要被她抓住了痛處,不然她一定會以此為原因將你撤除。”

安筱韶在說起這些話的時候,眼神無比認真,周採元是一個值得深交的朋友,因此她才將家屬秘密對她傾吐而出,目的只是為了提示她多加當心罷了。

周採元輕輕嘆了口:“原以為靠著皇后娘娘這棵大樹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現在卻是困擾了。”

慘淡經營了這麼久,大好地勢一招盡喪,不是不可能惜的。

安筱韶站站起,柔聲道:“瞭解一定當心,萬萬不要忤逆娘娘的意圖。”

周採元點頭:“皇后娘娘是你的親姑母,該如何選定你比我愈加清楚,這姜帝府……你還是不要來了,省得皇后娘娘曉得要見怪於你。”

安筱韶輕輕一嘆,眼光悲憫:“娘娘早經曉得了,她嚴峻斥責我並不許我再入宮,因此我能幫你的也僅有這些。需要的時候,你可以去求醇親帝,我想他一定會有辦法。現在我該告別了,你可萬萬要珍愛。”

第二日,周採元入宮晉見皇后,黃女官早經在門口等候了好久,見到周採元便露出笑意:“娘娘經等了好久,郡主,請。”

進入內殿,皇后坐在寶座之上,神態與往常並沒有什麼差別,眼光高高在上地看著周採元,神采沉穩:“青婕啊,我是真心很稀飯你。筱韶那丫環雖說是我從小看到大的,但她心太善,難以成事,雖說修養和品行都最好,她走不了太遠。你便差別了,微賤的出身給了你勇氣,才貌、心機、手法一般都不缺,我以為可以好好種植你為我所用,將來派上大作用……”

周採元垂下眼珠,神采溫和地道:“現在娘娘看破青婕了嗎?”

皇后嘆了口道:“是啊,現在我是看破你了,裡頭上乖順溫柔、和善可親,可實際上滿肚子壞主張,盯上了醇親帝,他也是你配肖想的嗎?”

周採元並未回覆,只是定定看著對方。皇后看著她,神采慢慢冰冷下來。

“醇親帝是我的侄子,他的婚事自然該當由皇室作主,你戔戔一介販子之女,居然敢忤逆我的情意,應該曉得自己會有什麼了局了吧。”

周採元面色沉靜如水:“敢問一句,娘娘要如何處置青婕。”

皇后輕輕拍了鼓掌,立馬便有一位宮女端著一隻紅漆木托盤走了進入。托盤裡放著一隻盛滿酒液的玉杯,杯子裡酒液清澄,沒有一絲雜質。

“現在——你應該清楚了吧?”

周採元看著皇后,面上浮起一絲淡漠的笑意:“皇后娘娘,青婕是一個弱質女流,對你半點沒有損害,你又何須做到這個境界。”

皇后鬨笑一聲:“這世上勇於忤逆我的人,自然不能在世!從前我提攜你,是看在姜皇后的面上,可你其實太讓我掃興了,現在賜你一個全屍,經是我的恩典。你還不清楚嗎,醇親帝是不管如何也不會娶你的。”

周採元輕緩地嘆了一口,皇后的頑固其實是讓人覺得頭痛。

“不,皇后娘娘你錯了,我一定會娶她的。”

話音剛落,一個風神俊朗的貴少爺經跨入了大殿,附近的宮女阻截不足,面上都是一派驚悸不安的神態。

皇后瞥見獨孤連城,先是一愣,旋便眼光變得更冷,她徑直盯著獨孤連城道:“你這是盤算主張要與我作難?”

獨孤連城深沉的眉眼,慢慢闡揚一絲冷意:“娘娘,不是我們要與你為難,而是你在銳意刁難青婕。”

皇后神態愈發驚怒焦灼:“獨孤連城,你不要忘了,你有今日是誰贊助了你?”

獨孤連城淺色的,只是彎起一絲淡漠的弧度。

深潭的眼,顯現出一絲斷交的光輝。

是如此俊美的嘴臉,語氣卻猶如冰周:“陛下經下了詔書,這門婚事便斷無更改的可能,娘娘如果是怨尤青婕,不如將這冤仇轉到我的身上。對峙要娶她的人是我,跟她沒有任何干系。”

皇后聽了這辯解,愈加憤怒、惱恨。

最新小說: 明末最強族長 大乾第一青樓少主 北宋之天生反賊 小關公 錦衣狀元 騙了康熙 琴晚天下 鳳圖春史 史路沖天 本宮只會心疼王爺 替嫁后王妃撿起了馬甲 汝窯瓷盤傳奇 禮記 重生之橫掃天涯 大唐西寧王 納蘭溪 驚鴻夫人 權寵嬌娘 三國之志在千里 帶著寶蓮燈滅五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