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 12 章 真巧
江城。
從京城到江城,一路快馬加鞭,蕭惟凜一行抵達江城已是三月二十七。
選擇在江城落腳有兩方面考慮,一來江城是江南的州府所在,各項政令由此而出,真有情況處理起來也方便;二來江城最早開始改農為桑,且已基本完成,其餘五縣以江城為藍本,在這裡可以更好地全盤瞭解整個改田植桑的過程。
落腳之所選在城東一處民宅,原屋主是客居在此地的官員,升遷了,就賣了宅子,被楊墾提前買了下來,順便買些用來伺候一行人的僕從。
這是一處三進的民宅,蕭惟凜帶著八個侍衛住主院。
選人時考慮的微服出行的便利,這八個侍衛都其貌不揚,進江城後就充當這裡的小廝與車夫。
楊墾和餘禮順分別住在前院的東西廂房。
蕭惟凜好奇:“左右住的是什麼人?”
他們這一行表面上是來此地遊玩的世家子弟,住的又是城中相對熱鬧的地界,來來往往的很難不會被鄰居街坊注意。提前瞭解,也便於更好地應對。
楊墾:“東邊是江南前知州宅邸,顧知州身故之後,其妻女離開了江城,宅子由僕從看守。西邊是一戶讀書人家,女兒出嫁了,兩個兒子在外求學,老爺子在家中辦起家塾,給周邊的孩童啟蒙。”
東邊也姓顧,真是巧。
蕭惟凜目露贊賞:“位置選得不錯。”
東邊沒有主人,就不太會關注他們這些人是做什麼的;西邊忙著講學,也無暇盯著他們這邊的情況,所以這個地方的確選得好。
一路勞頓,誰都沒有再折騰的心思,晚膳過後早早歇息,只為第二天就地考察。
既是以遊玩的名義來的,用過早膳之後,蕭惟凜帶著書童聽風,楊墾帶著書童餘禮順前往本地一處有名的名勝天幕湖。天幕湖位於郊外,正好可以沿途看看改田為桑的情況。
前往天幕湖的途中,蕭惟凜發現阡陌之間已遍植桑苗,農戶家家門口都有桑樹,隨處可見蠶座,一派繁忙充實之象。
坐在馬車裡往外看,蕭惟凜眼裡的江南頗有種寧靜安詳的美好,身為當權者,為此處的祥和打心底愉悅。
但他知道,這樣的寧靜只持續了兩年多,因為缺糧,富庶的江南差點淪為煉獄。
“停車。”
蕭惟凜隔車門叫住轅座上的餘禮順,讓聽風和餘禮順一起在馬車上等,叫上楊墾一起朝路旁一戶農戶家裡走去。
楊墾收到蕭惟凜的眼神,率先開口:“這位大哥,請留步。”
這是個中年人,揹著背簍,剛採了桑葉從外面回來,疑惑看向二人:“你們是?”
楊墾客客氣氣地:“在下與友人來此處遊玩,出門急了忘了帶水,想向大哥討一晚水喝。”
中年人很爽快,喊了聲娘子後又想起娘子在織布,放下背簍:“二位稍待,我去給二位倒水。”
“爹爹回來了。”
一老一少從屋裡走出來,小孩子看到站在門口的兩人,臉上的笑容頓時凝住,牽著祖父的衣角躲在祖父身後,老爺子空著的手提著眼袋,明目張膽打量二人。
打量完,老人低頭交代孫子:“將背簍搬進去吧,給你大哥送過去。”
小孩子紅著臉抱著竹簍進去了,老人家沉默著走到門前桑樹下的小杌子上坐下,吧嗒吧嗒開始抽煙。
很快,中年人一手一隻碗,端著滿滿兩碗水回來。
蕭惟凜和楊墾一飲而盡,將碗還給中年人,楊墾隨意問起:“在在下的記憶中,這一帶正值水稻插秧的好氣候,為何到處不見農忙,田裡全種上了桑樹?”
中年人隨手將兩只碗放在窗臺上,笑道:“公子還不知道吧,趕上好時候了,朝廷發通知了,江南六縣改農為桑,今後不用種田了,我們都以植桑養蠶為生。”
中年人說完,老人家將煙鍋在樹幹上重重磕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