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這種單項賽事之外,另一個重要的賽事就是全國性綜合賽事,例如全運會,有這個很好的例子在,趙一自然不想另起爐灶。
而且全運會是以省級行政區劃為單位參賽,有利於推動各個省對體育事業的支援力度,對於國家體育事業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最重要的是,想要組織這樣規模的綜合性體育賽事,國家出面是最省時省力的,也更加的具備權威性,不是商通貿易公司資源能夠相比的。
所以他只需要加強對全運會的支援就可以了,不過全運會是好幾年才舉辦一次,在此期間,單項體育賽事能夠為各個體育專案的運動員提供競技和回報的機會。
兩者算是有互補,就權威性或者是影響力而言,全運會可能要高許多,但是單項體育賽事也是具備很高的水平,也是對運動員訓練成果的一次檢驗。
至於這50億元如何分配,他覺得單項賽事的支援力度必須要高,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冷門賽事,組織經費還需要從這筆錢裡面出。
這筆錢不僅僅只是單純的用來發獎金,那樣真的用不了這麼多錢,別說是當前錢還比較值錢,就是後世,也不會拿出如此鉅額的資金用來單純的發獎金。
所以他打算拿出其中的40億元出來,每年用於支援國內各種單項體育賽事,用於組織經費以及獎金的支出。
但是這筆錢也不是平均花在各個單項體育賽事上,而是根據實際情況,對冷門體育賽事的支援力度更高,對熱門賽事的支援力度就要小很多。
因為熱門賽事的商業價值更高,不管是組織經費還是運動員的收益都要高得多,但是冷門賽事的話,這兩方面的經費都非常欠缺。
所以這筆錢需要抹平這兩者之間的差距,讓運動員在固定收益上面具備差不多的條件,舉辦賽事也不至於太過於寒酸。
至於熱門賽事運動員的商業收入,這他就管不到了,就算是他,也很難做到絕對的平衡,只能是讓許多冷門運動員也能夠有不錯的收入。
有很多運動也許現在是冷門運動,也許隨著支援力度的加大,曝光機會的增多,越來越受到民眾的喜愛,也許就變成了熱門運動。
這種情況完全是有可能的,所以他現在要做的就是持續的支援各個冷門體育運動,至於其他的,就要看各自的造化了。
剩下的10億元中的5億,準備用於支援全運會的發展,一是用於補貼舉辦全運會的城市,讓他們將賽事組織的更好。
全運會之前沒有固定間隔時間,有時候是6年,有時候是4年,最長的是10年舉辦一次,不過這種情況是當時國內經濟條件或者是特殊時期的原因。
最近幾屆基本上是固定了下來,每4年舉辦一屆,所以加在一起,趙一這筆資金能夠為舉辦城市帶來20億元的資金。
就算扣除需要獎勵給獲得獎牌的運動員之外,還會至少剩下18億元左右的資金,這對很多城市來說,是非常龐大的數字。
最重要的是,中國房屋公司在城市化建設的時候,就已經建設了大量的高標準體育場館,很多城市想要舉辦這樣的大型賽事,很多體育設施根本就不需要修建。
這樣本身就可以節約的大量的時間,所以這筆資金甚至可以支撐起一座城市舉辦全運會,而不用政府掏出太多的資金。
之所以要拿出這麼多錢來支援全運會,而不是像之前那樣,可以在相對固定的幾個城市舉辦,那樣更加節約成本。
因為他認為想要儘可能的推廣體育活動,就不能僅僅在幾個地方舉辦,這樣很難對其他城市的居民造成很大的感觸,也就是說沒有太大的影響力。
所以這筆鉅額費用,可以對很多不是那麼太出名,但是規模並不小的城市來說,就有很大機會獲得舉辦全運會的資格,也能夠推動這個城市以及該省的體育事業發展。
關於這筆資金的運作,他倒是不想親自參與,他的時間就算是再閒也不想浪費在這個地方,畢竟這項工作有許多人能夠勝任。
而且家裡就有一個現成的,既然和霞慈善基金會已經走上了正軌,就在她的名下再成立一家和霞體育發展基金會就可以了。
甚至這個基金會的運作比起慈善基金會的運作還要簡單許多,因為很多賽事都是固定地點,只需要監督資金的使用情況就可以。
所以林和霞的工作其實並不多,甚至可以安排高階機器人作為這家體育發展基金的運營官,徹底將林和霞摘出來,只不過是掛林和霞的名字而已。
他將自己的想法,找了時間和林和霞說了一下,林和霞雖然覺得這筆錢有點大,畢竟國內目前還沒有如此多的資金用於體育賽事的運作。
就算是商通貿易公司財大氣粗,但是具體到體育賽事公司裡面,也不是這麼的豪氣,畢竟投入是需要回報的,企業經營是需要精打細算的。
但是對趙一個人來說,就沒有那麼講究,對他來說,這不是投資,也就不需要回報,最重要的是,這筆錢其實變相的減輕了商通貿易公司旗下體育賽事公司的負擔。
因為單項體育賽事的舉辦,他準備是和商通貿易公司合作,相比起和其他團體或者是機構合作,更加值得他信任。
商通貿易公司商譽一直不錯,他們的企業文化已經形成,重視商業信譽,只要提前說明資金的用處,基本上不會出太多的么蛾子。
他雖然不在乎錢,但是卻非常在意錢是否花在了實處,而不是像有些人那樣,捐錢只不過是想要撈個好名聲,至於怎麼用其實並不關心。
反而因為有人從中拿到了好處,就拼命的鼓吹一番,讓捐款人因捐款帶來的名氣更大,但是真正用到實處的又有幾何,沒有人會關心。
他拿出如此鉅款出來,不是為了名聲,而是真正想要推動國內體育事業的發展,引導國內百姓重視體育鍛煉,一切不利於這個目的實現的,都是他不希望看到的。
之所以現在特別重視這一塊,主要還是因為機器人過不了多久就要推廣了,他怕國民只知道吃喝玩樂,最多為了更高的收入,學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