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謙虛的話,畢竟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也許全國就有能人,對某個問題有很好的想法,可以為搖光環境治理公司節約成本。
所以簽署協議之後,搖光環境治理公司的官網上就開通了意見通道,不管是什麼意見都可以提,只要被採納,認為是有用的,就會提供一定的資金獎勵。
建議通道一開通,就湧現了大量的熱心網友,提的意見也是各種不同,有天馬行空的,有規規矩矩的,也有人將歷史上的治黃經驗搬了出來。
由於建議數量太多太雜,如果人工分類和處理,成本很高,所以後臺是使用了人工智慧對資訊進行篩選,覺得有用的就摘出來,可以作為參考。
而一般的人工智慧是沒有這個能力分辨出來哪些建議是有參考價值的,所以背後使用的是中級人工智慧來做分類和篩選。
搖光環境治理公司自己這邊,則是立即將塔里木盆地的多餘的裝置掉了過來,開始對黃河通水量關鍵限制地段進行疏浚和改造。
因為這是目前最簡單且最有效的辦法,等這個做完之後,就開始對黃河主幹道以及一些支流進行疏浚,主要是針對泥沙量不是很大的水系和河段進行清淤工作和拓寬工作。
除此之外,就是改變了他們治理黃土高原的順序,直接安排了大量的農業飛機,裡面有自己的,也有從天璣農牧公司和國有農牧公司的農用飛機。
幾乎將全國的農用飛機都借了過來,反正現在也是冬季,農業作業並不多,農牧公司把自己的裝置租借出去,也能夠獲得額外的收入。
而對搖光環境治理公司來說,既不用花費龐大的資金採購這些以後用處不算很大的農用飛機,又可以短時間內,將黃土高原龐大的治理面積土地上撒上二元性植物。
青檸生物實驗室早就堆積如山的二元性植物種子,被使用火車車皮一列列的往黃土高原關鍵據點運輸過去。
黃土高原面積很大,需要治理且被搖光環境治理公司承包下來的面積就高達十幾萬平方公里,面積非常的龐大。
所以需要撒播的植物種子數量也是非常的龐大,如果不是青農生物實驗室自從領到這個任務後,就一直在複製生產這些種子,估計都不夠使用。
其實當搖光環境治理公司用火車車皮拉植物種子的時候,就引起了媒體以及政府有關部門的關注,甚至也受到了國內樹苗培育企業的關注。
媒體關注無可厚非,畢竟現在這個熱度很大,加上搖光環境治理公司行動如此迅速,自然能夠吸引大量的媒體關注此事。
政府關注則是想要了解搖光環境治理公司如何治理泥沙入黃的問題,而喬木種植一般是無法直接進行撒播的,那樣成活率非常低,成材速度也非常慢。
要知道黃河治理工程雖然是一個龐大的工程,有長遠的治理目標,但是為了緩解未來一兩年可能出現的水患,必須要短期內有一些效果。
所以在水土保持治理上,短時間內就需要看到一定的效果,所以這些被一列列火車拉走的植物種子,大家都認為是草本植物,畢竟草本植物生命力強,且生長速度快。
而且搖光環境治理公司之前就在草本植物培育和運用上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些沙漠能夠很好的治理,肥土草可謂是功不可沒。
只是當記者採訪了搖光環境治理公司的黃土高原治理專案總工程師的時候,第一次詳細的對外講述了二元性植物的特點。
只要聽過他講述的二元性植物特點,就感覺這植物肯定是人工培育出來的,簡直就是為黃土高原量身打造的水土保持治理植物。
自然界都沒有如此鬼斧神工,只有人工專門培育出來的植物,才會有如此優秀的特性,而且這個特性在之前還非常罕見,甚至可以說沒有見過。
剛剛和搖光環境治理公司簽署協議的有關部門,聽到這個訊息之後,頓時苦笑不已,果然自己覺得佔了便宜,回頭就被他們給佔了回去。
只要治理好黃土高原,黃河泥沙問題就解決了一大半,甚至說基本上得到解決,因為黃河泥沙最大的來源就是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搖光環境治理公司的二元性植物,既解決了他們原本就要治理黃土高原的問題,又順帶和當前的治黃工程相吻合,可謂是相得益彰,節約了大量的成本。
雖然採訪中沒有提到這些二元性植物的價值,但是隻要稍微對趙一瞭解的人都知道,他肯定不會種植一些普通的植物,那樣綜合效益太低了。
而且從這些二元性植物的培育情況來看,未來這些植物的經濟價值還不低,因為太低了,他估計都沒有太大的興趣,這是一些瞭解他的人的看法。
治黃工程是一個綜合性工程,像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治理,河段的疏浚清淤工作等等,都只是基本的工作。
想要達到趙一認為可以通航上萬噸巨輪的目標,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他特意為搖光環境治理公司開發了一款治水工程智慧軟體系統。
背後是中級人工智慧提供算力支援和智慧化支援,這樣有助於搖光環境治理公司更好的搭建治理方案,解決後續工程技術問題。
未來黃河上面肯定會建立橫向水壩,抬高部分河床水位,以便於能夠同行更多噸位的船隻,也會在許多河段建立縱向水壩,特別是在地勢低窪的低端,這是必然會有的。
只是這些工程搭建的時候,還必須要考慮可能存在的隱患,出現最壞的情況下,還需要有其他的解決方案減輕災害打來的傷害。
有了他提供的高度智慧化的水利工程設計軟體系統,可以為他們節約的大量的時間,也能夠為他們的綜合治理方案提供查漏補缺的作用。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