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和平號空間站在1996年最終完成,服役時間只持續到2001年,服役期並不長,就算是從1986年算起,也只有15年的時間。
和長達10年的超長建設期的和平號空間站相比,未來空間技術公司的天宮空間站,建設週期只需要一兩年,第一年就會初步建成一定的規模。
更重要的是,如果不出現太空意外的話,天宮空間站的服役期將會長達30年以上,在這方面就讓天宮空間站領先全球了。
最重要的是,未來空間技術公司在火箭回收技術上獨領全球,可以大規模的節省空間站的物資運輸成本,這為商業化運營提供了可能性。
這還是使用太空飛船來進行運輸,後期使用太空梭來運輸的話,成本還有進一步下降的可能性,可以給未來空間技術公司帶來更大的利潤空間。
雖然這個訊息帶來的效果不同凡響,全世界,不管是媒體還是普通民眾都對此抱有高度的興趣,討論的烈度相當的高。
只是未來空間技術公司想要的國際合作並沒有如預期的那麼順利,雖然有一些國家的科研機構對此表示感興趣,但是沒有一個完成合作協議的簽署工作。
未來空間技術公司知道全球各個國家都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沒有看到任何成果,他們是不會簽署這樣的合作協議。
於是未來空間技術公司在4月初,就發射了天宮空間站的核心艙,之後保持每月一次發射任務,每次發射就是一個功能倉。
未來空間技術公司這麼高頻次的太空艙發射計劃,徹底震撼了其他國家的政府,這是一個相當瘋狂的空間站建設計劃,相比之下,北極熊和鷹醬的空間站建設就和小孩子過家家一樣。
等到10月份,未來空間技術公司已經完成了6個功能艙的發射對接任務,其他國家對此再無懷疑,只要拿著望遠鏡對著太空一看,就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龐大的太空站就在頭上。
更重要的是,在陸續發射功能艙的過程中,未來空間技術公司也陸續的公佈了天宮空間站提供的實驗環境和相關太空實驗裝置,可以進行的太空實驗專案等等。
空間站技術可能不是未來空間技術公司獨家享有,但是他們公佈的實驗裝置和實驗環境,卻是其他空間站不能夠提供的,這對科學家的吸引力就非常的大了。
前6個太空艙只是未來空間技術公司在保守的情況下做出來的,因為需要邊發射邊觀察,到10月份的時候,未來空間技術公司終於對自己的技術信心大增。
從11月份開始,未來空間技術公司發射任務變成了每月兩次發射,到1988年初的時候,他們的12個太空艙總算是全部發射成功。
在這個過程中,太空艙的組建全部是自動完成的,沒有任何人員干預,對於擁有人工智慧技術和高精密對接技術的未來空間技術公司來說,這些都是小菜一碟。
等到全部的太空艙都發射完成之後,後面就是發射各種太空研究所用的精密儀器裝置,這就需要人工進行安放和組裝了。
說實話,雖然之前的太空發射任務非常的順利,但是臨到載人發射的時候,未來空間技術公司還是比較緊張,就算是之前已經有了詳細的實驗資料,依然如此。
不過第一批載人發射,只需要發射3名宇航員就可以,主要的任務就是負責實驗裝置的接收和組裝除錯工作。
好在載人發射並沒有出現任何意外,一切都非常的順利,等到1988年8月的時候,天宮空間站的全部工作都完成了,可以正式迎來第一批合作伙伴的科學家入駐。
天宮空間站整個建設週期歷時1年4個月,這麼短的時間裡面,就建設完成了一座規模宏大的空間站,給世界帶來的震撼是無與倫比的。
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北極熊加快了自己和平號空間站的建設速度,似乎是要和未來空間技術公司較勁一樣,也開始每月發射一艘太空艙的計劃。
可是他們雖然之前積累了不俗的太空發射經驗,但是很不幸的是,在這個發射過程中,還是發生了發射失敗的情況,好在並沒有宇航員,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但是這次發射事故,也為他們的空間站建設帶來了巨大的不利影響,讓他們不得不更改原先的發射計劃,對整個和平號空間站的建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等到天宮號空間站建設完成之後,第一批科研人員入駐,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都對這次瘋狂的空間站建設進行了詳細的報道。
其中亞視由於是兄弟公司,可以拿到更多的詳細資料,所以製作了一個《瘋狂的空間站》紀錄片,不僅詳細的記錄了未來空間技術公司的天宮號空間站建設歷程。
同時還公佈了其他媒體所沒有掌握的各項資料,例如合作成本資料、各種實驗裝置資料、以及能夠開展的實驗專案等等,並且和現有的空間站做了詳細的對比。
該紀錄片已經播出,觀看人數在短短的1天時間內,就達到了1億人次,在一週的時間裡面,觀看人次就達到了5億次。
亞視首播一週後,該紀錄片開始登陸各大網際網路平臺,主要是星漢科技公司的影片網站,在一個月的時間裡面,觀看人次就達到了20億,成為全球觀看人次最多的紀錄片。
其實這也是天工空間站宣傳的一環,等到紀錄片出來之後,想要和未來空間技術公司合作的國家數量越來越多,就算是小國家,都希望讓自己國家的科研人員上去做研究。
之前太空活動都是大國的標配,其他小國家,就算是再富裕,也是沒有資格在這個領域有所作為的,只能是光看著。
現在天宮號空間站採取的是全商業化的運作模式,徹底點燃了他們的熱情,更重要的是,和未來空間技術公司合作,成本也要比和北極熊、鷹醬的合作成本要低很多。
別說是這些本身就沒有多少太空探索能力的小國家了,就是北極熊和鷹醬,也沒有放棄和未來空間技術公司合作,也達成了相關的合作計劃。
因為他們經過計算發現,和未來空間技術公司合作,他們花費的成本反而更低,承擔的風險也更小,至少短期內他們是沒有辦法將成本降低到和未來空間技術公司一樣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