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洛陽範圍,關三一行人就已經把鏈子甲換成了破爛不堪的木製鎧甲,頭盔換成了牛皮製的,所有武器裝備全部換成破舊的。
小吏將加急捷報送到司徒府後返回發現郡邸門前似乎人很多,走進去才發現涿郡軍士沒有離開,而是站在門外等候,不知不覺周圍聚集了閒人,指著他們議論紛紛。
“你看那個軍卒,身上的戰甲都破成什麼樣了,還敢上陣殺敵,我告訴你呀,我表兄就在羽林軍,人家的鐵甲才叫戰甲。”
“看看那個,臉上的刀疤還滲血呢,想嚇死呀!”
“剛才不就差點嚇死人了嗎?”
“原來涿郡軍是這般模樣,還說那裡的劉太守很富貴呢!”
連小吏都聽不下去了,拱手道:“將軍既然已將戰報送到,回執也畫了押,何不先行回驛館歇息,何必留在這被一些無知之人笑話呢。”
關三看了一眼小吏道:“在外某家聽從將軍命令,既然如今在京都,能指使得了某家的只有陛下一人,我們就在此等候陛下旨意,侍郎自行辦事吧。”
小吏叫勸說無果,拱拱手搖著頭離開,他無論如何都想不出來陛下怎麼會給他們幾個小兵下旨意呢。
王允匆忙回到司徒府,入宮議事經歷城門之事,他便知道捷報一定會送到府上,如今的朝堂太需要這道捷報了。
當他帶著捷報來到朝堂之時,文武百官已經等候多時,皇帝還沒臨朝。與眾多同僚一一打過招呼,王允便對杵在殿堂上的趙忠說道:“大長秋,陛下為何遲遲不見呢?”
趙忠尖聲細語道:“昨夜批閱奏摺過於勞累,容陛下多加歇息一會吧。”
王允笑道:“那是自然,做臣子的不能為陛下分憂,此乃大過呀!”
趙忠繼續陰聲陰氣道:“司徒不必自責,陛下也是為體恤臣子,想在朝議前把奏摺批完。”
“只是某家今日帶來了好訊息,想必陛下也想早早知道。”
“哦?司徒帶來何等好訊息呢?”
王允伸頭在趙忠耳邊嘀咕了幾句,趙忠歡喜的跳著腳跑進了後堂,連告退都忘了跟王允說。
“陛下,陛下,冀州八百里加急捷報呀!”
正摟著剛選的妃子的劉宏哼了一聲,聽聞捷報二字,猛的驚醒,從龍床上蹦了起來,赤條條的走到趙忠面前,不可置信的問道:“大長秋剛才說的可是捷報?”
趙忠對幕後宮女使了個眼色,便有宮女上前為劉宏披衣穿戴。
“陛下沒有聽錯,司徒帶來冀州捷報,正在朝堂等待陛下臨朝。”
“那就趕快,朕已經等不及了。”
匆匆趕到朝堂的劉宏還沒等百官跪拜完畢,便迫不及待的說道:“王司徒,朕聽聞你帶來好訊息,可曾是真的?”
王允出班啟奏道:“啟奏陛下,涿郡軍忠武將軍關羽於冀州斬殺賊軍十萬餘,短短一月有餘,收復高陽縣,任丘縣,定州縣,河間縣,博陵縣,至發報時正向黃巾軍大營下曲陽進發,蕩盡賊軍指日可待。”
說完呈上戰報,趙忠快步接過交到劉宏手中,劉宏看著戰報,喜形於色道:
“好,想不到朕派出大軍尚未能有所建樹,一個小小忠武將軍就給朕帶來如此巨大的好訊息,朕甚是歡喜。”劉宏說完便把捷報遞給趙忠讓群臣傳閱。
“為陛下賀,為忠武將軍賀!”
“啟奏陛下,臣有一事不明,不知當講不當講?”張溫出班啟奏。
“准奏!”
“陛下,忠武將軍乃屬涿郡太守劉備管轄,如今進入冀州討伐賊軍,似乎於理不合。”
王允啟奏:“陛下,戰報隨同劉太守奏摺加以說明,冀州刺史李邵疏於管制,管轄期內,太平道黨眾蠢蠢欲動亦毫無察覺,冀州境內鉅鹿為黃巾賊軍大本營,已屬失職,劉太守如不及時出兵,後果不堪設想,請陛下明鑑。”
“張司空說的有道理,但是王司徒所說更在理,諸位認為如何?”劉宏盯著趙忠說道。
趙忠躬身道:“陛下,冀州刺史李邵在其位,不謀其政,理應罷免其職,由忠武將軍接替冀州牧,一來可以體現陛下論功行賞,二來也可以分散劉太守勢力,一舉兩得。”
“還是大長秋懂得朕心意,只是功勞都給到了關羽,劉太守那邊不好交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