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藍隨能夠以一敵三,剩餘的白石和泓自然能夠趕去救援。
現在看來卻是一切的幻想終歸是成為奢望。
只能是把期望放到其餘組上去。
此時,本來也是平靜的一個組,也是廣播的半響後,開始有了動作。
原本,尋到一處山間打坐的一峰和尚與布袋和尚倆人遙遙而坐,彼此之間緩緩進行著試探。也許這般試探會持續很久。
但是在廣播過後,明顯倆人都有些坐不住。
兩人遙遙對坐,即是試探也是比坐禪功夫。
可惜,這禪也還是被外力所幹擾,終究是做不下去。
一峰和尚率先睜開雙眸,看著對面身形肥胖的布袋和尚。搖了搖頭就要站起身來。
“大師,你還未開看嗎?”布袋和尚看著一峰的動作如此問道。
本能的一皺眉,一峰知道眼前這布袋和尚看來是不僅僅想要殺人,而且還要誅心。
“何謂看開?”
一峰和尚雙手合十,續問道:“所謂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老僧想要去做一些外物更甚之事。不可嗎?”
“然,生死有命。”
布袋和尚雙手也同樣合十,續道:“有一天,佛陀講授生命的無常。佛陀說:“請正念現前地觀死:生命是不確定的,死亡是確定的,人總有一天要面對死亡。”
眾人不解佛陀講述之含義。
但是,在場一位十六歲少女卻是隱隱明白些什麼。
講法過後,佛陀回到佛國,透過天眼觀察世間,一日這女孩父親卻急需一些紡織用的線軸,她於是快速綁好線軸,然後出去找父親,想把這些線軸交給父親。
佛陀知道機緣以至,隨第二次講法。
路上,她在聽法大眾的周邊停留了一會兒。
佛陀知道這女孩一定會來聽法。佛陀也知道,這女孩一定要在前往紡織機器之前聽聞佛法,而不是離開紡織機後才來聽法。因為她生命即將消失,而她往生何處仍不確定。所以當年輕的紡織女孩出現在聽法大眾的周邊時,佛陀仔細注視她,而當她發現佛陀注視她時,她放下籃子,恭敬的走向佛陀。佛陀就問她四個問題:
“你從何處來?”。
“我不知道。”
“你要往何處去?”。
“我不知道”。
“你不知道嗎?”。
“我知道。”
“你知道嗎?”。
“我不知道。”
大眾聽見她如此回答佛陀的問題,都認為她對佛陀不恭敬。佛陀就問她的回答是什麼涵意。
她說:“世尊!既然你知道我從家裡來,所以我認為你第一個問題是問我的過去世是什麼,我就回答:‘不知道。’第二個問題問我的來世要往生何處,我回答:‘我不知道。’第三個問題問我知不知道有一天會死亡,所以我回答:‘我知道。’最後的問題問我知不知道何時會死亡,我回答:‘我不知道。’佛陀聽完她的解釋後,稱讚她的解釋。
然後,她繼續前往紡織機所在的房子,當她抵達時,她父親正坐在紡織者的座位上睡覺。這時候,她父親突然醒來,卻意外的拉動紡織梭,結果,紡織梭的頭打到女孩的胸口,以至於當場死亡。
但,女孩看似死亡卻得以正果,因為她認識到生死無常,滅亡已卻。”
布袋和尚說完這個故事後,看向一峰和尚,問道:“大師,何不成全那女子正果呢?”
聽完這問完,一峰和尚頓時眉頭緊皺,心下也是思緒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