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玄幻魔法 > 都市藏真 > 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宋城考古

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宋城考古 (第1/2頁)

本書即將完本,最晚為這個月的月底,下個月一號發新書,所以這本書的更新以後就不穩定了,追更的兄弟們以後就不要追了,這個月還剩下二十來天,要全力準備新書,以後花在這本書上的時間就少了,這樣拖著質量已經變差了不少,所以不想繼續拖著不完本,所以再有幾章就完結,謝謝一直支援本書的兄弟們!再次感謝!!

而今日城牆的規模則起始於金的南、京城,金末,為抵擋強大的蒙軍,“宣宗以京城闊遠難守,召高琪築裡城,公私力盡乃得成。”

宣宗命令在加固、加高東西牆的同時,又將其南北牆剷平外擴,將裡城向南推進了300米左右,向北推進了約700米。

這次整修確定了今日開封城牆的規模。

金南、京皇城是在北宋故宮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略有更改,大抵皆宋朝之舊。

宋金城牆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金時期城門名稱如何?這些都是有待考古論證的。

元滅金後,開、封又更名為汴梁,至正17年(1357年),元將泰木花(秦不花?待考)為防紅巾軍攻城,將汴梁城13座城門只留五座,以通往來,餘八門俱塞。

1358年5月,劉福通攻下汴梁,韓機幾到此建國號宋,也未將已塞的城門開啟,但第二年八月就被元軍反攻破。

明以前的城牆除皇城為磚築外,其它城牆全為土築,只有城樓和城門用磚砌。

自明朝開始,城牆大規模的改為磚砌。

開、封城牆也一樣,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在金代城牆的基礎上,全部城牆用磚包砌,修城後城牆全長20裡190步,高3丈5尺寬2丈1尺,城外又寬5丈深1丈的護城河圍繞。

因被鏟王氣,只開闢五個城門,此後,明開封城牆又多次修復,曾經達到一個小高潮。

對此,《如夢錄.城池記》有詳盡記載:開、封城高達五丈,“敵樓五座,俱有箭炮眼,三方四正十六邪,大城樓五座,角樓五座,星樓二十四座,俱按二十八宿佈置;樣鋪十座,窩鋪五十四座,炮樓十座……”。

五處城門,加上月門,再加上水門,共有二十五個門洞,每個門洞有鐵裹門兩扇,共有“鐵裹門五十扇”。

隨著敵樓、炮眼、炮樓等各種防禦設施的完善,一座雄偉壯觀的城牆矗立在明代中原大地上。

明初,開、封被朱元璋定為北、京。

到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打消了建都開封的計劃後,才罷開、封,封吳王朱橚為周王,封國於此。

周王的岳父馮勝完成了周王府及紫禁城的建設,形成了開、封城牆、蕭牆、紫禁城三重城垣的結構。

蕭牆,是古代宮室用以分隔內外的小牆。

周王府“周圍蕭牆九里十三步(或者是九里三十步?這個也是待考),高二丈許,蜈蚣木鎮壓,上覆琉璃瓦……向南是午門,東曰東華門,西曰西華門,北曰後宰門。”

內城紫禁城,周圍五里左右,高五丈,上有花垛口,四周有城壕環繞四門,“南門曰端禮門,北門曰承智門,東門曰禮仁門,西門曰遵義門”。

但是,明代為保護北、京,主要修築黃河北岸大堤,導致黃河氾濫時給河、南地區帶來很大危害。

開、封城牆受到黃河水的一次次肆虐,明太祖洪武二十年(1387年)元月,黃河決口,水自北門入城,淹沒官民房舍甚多。

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黃河決口,水自封丘門入城,宮廨民舍塌壞甚多,城內長期積水。

成祖永樂八年(1410年)秋,黃河決口,毀城200餘丈,“民被患者萬四千餘戶,沒田七千五百餘頃”。

英宗天順五年(1461年)七月,黃河決口,水自北門入,官私房舍,淹沒過半,居民死亡無數。

崇禎十五年(1642年)四至九月,李自成第三次攻城,城內官兵為滅義軍,在開、封之北黃河大堤扒口兩處,使水淹義軍,城內37萬人僅剩3萬餘。

明末,開、封城為黃河水淹沒,只露城垛,這樣的事情經歷了一次次之後,到了近代,歷經20年考古發掘,現在在這座古都地下3米至12米處,上下疊壓著6座城池,其中包括3座國都、2座省城及1座中原重鎮,構成了“城摞城”的奇特景觀。

這雖然不能說是獨有的,但也差不多,這樣的奇觀除了開、封,另外只有在位於商、丘市現存商、丘古城之下,發現的六座不同朝代的古都、古城疊加在一起的城摞城奇觀,這都是由於歷代黃河氾濫所造成的。

除最底層的魏大梁城,因埋藏太深和勘探技術手段所限,未能發現外,其餘5座城池,均已相繼發現和初步探明。

至此,“開、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幾座城”,這個一直流傳在開、封民間的神秘傳說,終於被考古證實。

最新小說: 星墟道心 我功德無量,娘子是妖又何妨 從斬妖除魔開始鎮壓諸天 靈氣紀元之逆天主宰 陰陽聖尊 仙子不興煮,得用黑鼎涮 被挖靈骨,她帶三千神獸殺瘋了! 劍客! 混沌戰體你不要,化身邪神你哭啥 輪迴術士 命格吞噬:九域弒天 混沌神瞳 治癒s級雄獸,惡雌逆襲成萬人迷 鴻蒙主宰 大武主 科技修仙錄:特種兵王在修真界 無餌 星海趕潮兒 大賊 萬道神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