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的作品存世量大,所以贗品更多,差不多可以用充斥拍場來形容。
就是因為這個,剛開始韓孔雀和衛長青就存了小心,不過,到了現在,兩個人都已經眼冒金光。
既然外面用來遮掩原作的畫,就有那麼高的水平,那麼氣內部隱藏的《竹石蘭蕙圖》,恐怕就是珍品了。
看到衛長青那熱切的目光,韓孔雀只能無奈的嘆息了一聲,這內部隱藏的畫,畢竟是衛長青發現的,還有內部的畫,也只有衛長青能夠看清楚,所以韓孔雀是真的沒法跟衛長青搶。
韓孔雀的靈識和神通雖然厲害,但面對封裝起來的一幅畫,他卻只能朦朧的感覺到內部的大體情況,而不能向衛長青這樣的精神系異能,清楚的看到內部的畫是什麼樣的。
“李老,您老這幅畫打算多少出手?”衛長青看韓孔雀不說話,立即給了韓孔雀一個感激的眼神,開口詢問價格。
李老摸了摸自己的鬍子道:“我這幅畫肯定是鄭板橋真跡,所以價格肯定低不了。”
“您老說個價,不管這畫存不存在爭議,總是有個價格的吧?”衛長青笑著道,這幅畫雖然被李老說的天花亂墜,但是不是真品,沒有人比他更清楚。
李大爺這次很直接:“歷年來鄭板橋的竹石圖價格增幅很大,我這幅也沒打算賣出一個天價,所以只要五百萬,要知道原來我最少也要九百萬的。”
吳家的吳東此時開口道:“這個價格倒是不太離譜,最近拍賣的一副鄭板橋竹石圖,估價都要超過九百萬。”
吳大爺拉了自己的兒子一把道:“這個誰不知道?主要是鄭板橋的真跡可不好鑑定,所以三百萬的價格高了。”
“對啊!李大爺,我相信,您要這個價格出手,肯定沒有人會接的,畢竟鄭板橋的偽作實在是太多了。”衛長青道。
這可是事實,作為一位職業畫家,鄭板橋畫作的存世量比較多,據統計約有7000多張。
鄭板橋存世的作品中,真偽參半,贗品充斥拍場,有人說“真跡尚不及十分之一”,可以說是真正的十不存一。
這主要是因為鄭板橋敢於賺錢,數千年來的中國文人,是恥於談錢的,大多以為俗不可耐,而鄭板橋卻有著獨到的雅俗觀,以為拿畫換錢沒什麼可羞恥的。
30歲時的鄭板橋,教書已經難以餬口,於是就到揚、州以賣畫為生,當了10年的職業畫家,就是他在後來擔任縣令期間,認為“苟不入仕途,鬻書賣畫,收入較多於廉俸數倍”,並想好了自己的退路,要與李姓的朋友一起賣畫為生。
在《署中示舍弟墨》的信中寫道:“速裝我硯,速攜我稿,賣畫揚、州,與李同老”。果然,他辭官之後,一直到病逝之前一直作為職業畫家,賣畫謀生20年。
《申報館叢書.續集》載,人們持金銀來鄭板橋門下求畫,門堂外總是佈滿客人的鞋子,客人在裡間默默地等待書畫的出爐,買畫的人不乏“王公大人、卿士大夫、騷人詞伯、山中老僧、黃冠煉客”,更多的買主則是鹽商、徽商之類的富商大賈。
鄭板橋把書畫作品作為商品來推銷,明碼標價,按質論值,公開表明自己職業畫家的身份,這樣就讓他成為了一名多產的畫家。
這一點世人皆知,但李大爺的價格依然咬的很緊:“這個我自然知道,所以才沒有要高價,最近幾年,鄭板橋的真跡,可不是五百萬能夠買到的,我這個價格可是很公道。”
如果不是清楚的知道外面這幅是贗品,衛長青還真會用這個價格買下,因為在1992年,鄭板橋的一幅《竹石圖》在紐約佳士得拍出11萬美元。
從1994年春拍到2003年春拍,內地各大拍賣行共上拍了鄭板橋作品180件,成交126件,成交率高達70%,市場總值3210萬元。
2007年春拍,鄭板橋作品上百萬成交的有:中國嘉德春拍《蘭竹圖》179.2萬元、首都保利春拍《蘭竹石圖》165萬元。
據統計,僅2008年一年,國內拍場超百萬元的鄭板橋拍品就有7件,分別是首都翰海秋拍《雙松圖》694.4萬元、九歌秋拍《七賢圖》537.6萬元、華辰秋拍《竹石圖》448萬元、首都保利春拍《蘭竹圖冊》175.8萬元,華辰春拍《竹石圖》168萬元等。(天上掉餡餅的好活動,炫酷手機等你拿!關注起~點/中文網公眾號(微信新增朋友新增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馬上參加!人人有獎,現在立刻關注qdread微信公眾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