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近期,在國內拍賣行業裡拍賣新、疆和田玉的紅火程度,一點兒也不亞於古代名家的書畫。
隨著越來越多拍賣行介入,和田玉又迎來新一輪漲價潮,與之前相比,不同等級的和田玉價格上漲了1到3倍。
目前,市場上最好的和田羊脂玉籽料,能叫到每克數千元甚至上萬元,比黃金要貴得多。
和田市對衛長青來說,再熟悉不過了,這個來自玉雕世家的年輕人,在過去的幾年中,每年都要去和田市6、7趟。
因為這裡有一條流淌著財富的河,在崑崙山北坡發育的玉龍喀什河是和田玉籽料的源頭,還因為和田玉籽料20年漲了1000倍
衛長青懂行,乾明遠更加懂行,出身和田世家的乾明遠,年輕時在政府辦的工廠認採購員,每年經手的資金上千萬,經手的玉料幾噸重。
十幾年前,他曾經在和田看上一塊3噸重的山料(在岩層中開採的玉料稱為山料,在河床中採集的玉塊稱為子玉),當時賣家開價1500萬元,而現在,一千五百萬只能買個零頭。
那時的子料很便宜,都是成堆撮,但那以後,他每次去和田,見到的玉料越來越小、越來越少了。
在乾明遠看來,今年和田玉料市場的變化最大,可以說是一個月一個樣子,一個月一個價格。
乾明遠道:“我3月份去和田的時候,市場上萬元的高檔料子(每克百元以上)每天能見到幾十塊,有挑選餘地,到8、9月份的時候,市場上能見到萬元級別的料子每天也就幾塊而已。
這次我去和田一個月,趕了幾個巴扎,期間還去了總、閘口、渠/首、恰爾/巴克、布/雅、吉/亞這些產料子的地方的集市,可以這麼說:太失望了!要不是靠老朋友的關係,幾乎空手而歸。”
衛長青也感嘆道:“現在越是離玉石產地近的地方,玉價越高,和田的玉價高於喀什,喀什的高於烏魯、木齊,而且今年山料、籽料一起漲,最近的一次拍賣會上,一塊12公斤重的白玉山料就賣了600多萬元,平均5萬元/公斤。
在2004年的時候白玉山料價格只不過是8000元/公斤,在1997、1998年的時候只有1500元/公斤,再往前10年,在80年代,山料價格80元/公斤。”
顧同也道:“是啊!子料價格飆升更讓人心驚,20世紀80年代,1千克好的籽料能賣到200多元,20世紀90年代,同類子料1千克已漲到2000元。
2003年非典以後,和田玉的價格有了突發性的增長,現在1千克仔料已經賣到20萬元了,從1980至2000年二十年間,價格上漲了1000倍。”
這一點顧同和乾明遠的感受最深,特別是乾明遠,讓他印象最深的是20歲剛進廠時,玉器廠廢料堆的玉料成山,那時每天下班後,他都要撮一簸箕加工剩下的廢玉料扔出去,要是在今天,那一簸箕玉料怎麼也值好幾萬。
幾個人說著話,還沒忘了幹活,他們發現的這個地方,按照韓孔雀的說法,就是一個玉窩子。
原來這邊就是一條河流的轉折點,後來不知道怎麼回事,一塊巨大的山石滑落下來,正好堵塞了河道,讓上游的河水改道。
而這邊雖然被堵塞了,但上有的玉石還是被沖刷下來,所以這邊就形成了一個玉窩子。
七個人在暴露出來的河床上,尋找著自己看得上的原石,只要有人心存疑惑,或者是信心十足,就會回到外面,用切割機隔開一道口子看看內部的情況。
雖然切十幾塊都不一定出一塊玉石,但架不住這個玉窩子裡的原石眾多。
按照黃山的話來說,就是他看每一塊鵝卵石,都像是子料,以他的意思,最好是給這裡的每一塊石頭都來一刀。
其他人當然不會像他一樣瘋狂,不過,黃山確實是這樣做的,在其他人不用切割機的時候,他去河中搬來不少人頭大小的圓形石頭,一塊塊的切割。
看他的樣子,乾明遠和顧同笑了起來,乾明遠笑著道:“小黃是有殺錯不放過,如果真這樣全都切了,我相信我們之中誰的收穫都不如你多。”
顧同也笑著道:“勤能補拙,用這樣的方法最簡單,也最管用,不管你再厲害的高手,也有走眼的時候,而這樣做,卻是不可能失手。”
韓孔雀看了黃山那邊一眼,這個傢伙這樣可是太浪費電了,他剛才拿出來的那塊蓄電池,此時應該不剩多少電了。
黃山此時很得意,他不用下去挑挑揀揀,也不用經驗,他只是選擇個大的挑,挑上來就是一刀,沒有玉石就算了,反正也不費多少工夫。
如果有玉石,那麼他就賺大了,人頭大小的子料,只要出玉石,價值就低不了。
“這個傢伙,如果都跟他這樣,也就不用學著相玉了。”韓孔雀低聲道。
乾明遠笑著道:“也就是在這裡,其他地方可沒有這麼多原石讓他切,如果是在外面,他切的那些原石,都能明碼標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