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獻策領了李自成之令,遂又立即再度乘船南下。北風吹送,船去如飛,數日後,便順利到達南京城,隨即受到了李嘯的接見。
宋獻策立即告訴李嘯,說現在李自成已同意割讓漢中與河南中南部,希望兩國能儘快達成協議。
聽完宋獻策的話語,李嘯十分高興,若不顧及顏面,簡直就想猛擊一掌。
哼,李自成這廝,估計肯定是跟臣下大鬧了一番,最終還是不得不同意自已的意見。
畢竟,這廝比自已更需要時間來恢復生氣休養生息。在這個前提下,自已所提出的條件,李自成捏著鼻子也只能認了。
這樣不費一兵一卒,就近乎空手套白狼地得到了漢中與河南中南部,實是一件十分令人愜意之事。
於是,李嘯傳令,準允唐軍與大順進行和平談判,並派陳子龍為全權代表,與宋獻策一齊在南京城中洽談談判事宜。
經過兩天的仔細斟酌與具體商量,最終唐順雙方,達成如下協議,具體條款為:
1、大順放棄漢中與河南中部南部,交給唐軍治理管轄。兩國在川陝之處,從此以秦嶺為界。在河南,南陽府、汝寧府、歸德府三處地界,劃歸唐軍,而在開封府地界,則以登封、新鄭、尉氏、杞縣為界,南屬唐軍,北屬大順。
2、兩國簽定協定並交接領土後,從此息兵罷戰,並設立幾個關榷點,互相通商往來。
3、兩國達成此項協定,最短停戰和平時間為兩年。
4、此協議一式兩份,由雙方全權代表簽字後確認生效。
協議簽定後,宋獻策一臉歡喜地返回京城,便急不可待地向李自成稟報協議達成的訊息。
李自成得到稟報,雖不作聲色,心下滋味,卻是難以言表。
這般割地求和,倒是比當日宋遼澶淵之盟,只怕還要慘些。
畢竟,宋朝當初沒有割機讓那麼多的土地,也沒只與遼國達成兩年的和平期限,而是延續了足足一百年的和平。
李自成近乎直覺地想到,萬一和平期限結束,那唐軍該會立刻翻臉前來進攻吧。
更可悲的是,若唐軍無賴,不待協議結束,便就此撕破協議,向大順發動進攻,那自已也只能無奈應戰,而沒有任何辦法來阻止吧。
饒是如此,這份並不踏實的協議,卻也是李自成想要改變現狀,而必須採取的唯一選擇。
兩年時間,也許不到兩年,大順若無起色與變化,那將來的可怕後果,李自成已不敢想象。
最後,這位大順皇帝,在一聲悠悠長嘆,在協議書上加蓋龍璽,正式確認。
有了唐順兩位最高統治者的確認,接下來的交接事宜,頓是十分順利。
漢中以及河南中南部的大順官員以及殘餘駐守兵馬,在前來接收的唐軍兵馬面前,有如喪氣的鬥敗公雞,灰溜溜地全部撤走離開。各地的交接都是十分順利,連半點摩擦都沒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