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話,普通流民家庭,因為每戶只有20畝地,則是每年只繳納80鬥糧食便可。
而且農戶如果努力改善土地質量,大力施肥精耕細作的話,一年糧食總產量絕對會大幅提高。這樣一來,糧稅負擔便會更輕省。
而分下這些田土,對於李嘯軍來說,意義也是重大。可以說,是為李嘯軍將來在其他地方進行統治與管理,提供了一個有效可行的模板。
可以很容易算出,到了後年糧食生產走向正常化後,赤鳳衛每年可為李嘯提供6.4萬石糧食,由於現在有了大量的魚肉補充,每人每天的糧食消耗已降為每人一斤,足以供應赤鳳衛與鐵龍城的2萬餘人一年多時間的糧食開銷。
當然,這樣的演算法,沒什麼太大意義,畢竟宣府鎮的金湯城軍兵和百姓,還沒計算在內,並且李嘯日後要招募更多兵員和流民的話,這些糧食還是很快就會出現不足。
擺在李嘯面前的道路,依然曲折不平,充滿未知。
許秀清一臉笑容地望著下面群情振奮的新農戶們,又繼續大聲說道:“各位,現在下發之田土,為我軍公田。爾等不得棄耕,不得轉賣,如確有家屬不願或不能耕作,可交還地契至民政司,由民政司重新安排新戶耕作。各位聽明白了嗎?”
“明白!”下面又是一片歡欣的叫喊。
“好,下面開始下發地契,請聽到名字的,上臺來領取地契。各位注意了,這可是擁有田土的重要憑證,需得好生保管,若萬一有遺失,需立刻到農牧司補辦。”許秀清大聲說道。
“大人,我們知道了。”臺下又是熱烈的叫喊。
隨後,1500戶家屬戶主,喜孜孜地走上臺前,從農牧司人員手中,接過早已製作好的,六開大小,用厚實牛皮紙寫了田地地界和戶主姓名地契。各家的戶主,都是小心翼翼地將地契揣入懷中。
李嘯看到,下發田契後,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喜悅至極的笑容。
在中國這個古老的農耕國度中,擁有自已的田土,讓一家老小有個安身立業之處,是這塊土地上的百姓永恆的夢想。
又是五天過去了,農戶春耕的各類準備措施皆以完備,赤鳳衛主管許秀清,親自邀請李嘯前去參加新農戶的秋耕儀式。
聞聽得還有秋耕儀式,祖婉兒一臉新奇與興奮,嚷著要與李嘯一起去。李嘯拗不過她,只得帶上她。
李嘯換了一身嶄新的衣服,帶著祖婉兒,帶著一眾護衛,來到秋耕儀式舉行的村落。
熱鬧的鞭炮和喧天的鑼鼓一同響起,好聞的硝煙味飄散開來,從淡淡雲彩中透出的點點陽光,映照著身著新衣服的農戶們,那張張喜氣洋溢生氣勃勃的臉。
祖婉兒東張西望,這些農戶的習俗,每一處都讓她這位長在將門之家的千金小姐感覺驚奇。尤其是那些農戶喜悅歡快的眼神,祖婉兒以前從未在遼東的農村中見到過。
許秀清首先擺開一張桌案,請李嘯為這個新成立的村寨命名。
李嘯想了想,在展開的宣紙上,揮毫潑墨,寫了龍飛鳳舞的“興和村”三字。
看著李嘯鐵劃銀勾的字跡,祖婉兒望向他的眼神充滿了崇拜。
村中一名鬚髮皆白的村長,掂須笑道:“李千戶好筆法啊,興和村,興旺和睦,真真好寓意。小老兒明天便去萊州城刻成石牌,立於村前,永為紀念。”
眾人皆大笑,許秀清隨即宣佈,秋耕儀式開始。
鑼鼓與鞭炮立刻高聲大起,濃烈的硝煙薰得祖婉兒幾乎難以呼吸,看著周圍擁擠的人流,她下意識地抓緊了李嘯的衣襬。
李嘯看到,眾農戶們在震耳的鞭炮與鑼鼓聲中,抬出一隻碩大的紙糊耕牛,然後將幾把黃米、黃豆等糧食拋向紙牛,表示新的一年風雨調和,五穀豐登。
按許秀清悄悄對李嘯說過的儀式要求,李嘯率眾人來到田中,焚香禱祝,祀奠皇天厚土,他領頭三叩三拜,眾農戶們則跟隨在後依禮參拜。
李嘯望向天空,高懸的太陽有一張和藹的笑臉與他對視。
祭奠完皇天厚土後,李嘯又率眾三叩三拜東南西北四方土地神靈,隨後李嘯親自扶犁,套上耕牛犁田,一聲悅耳的揚鞭後,耕牛奮蹄前行,大團大團地掀起暗褐的泥塊,犁出了一道深深的泥溝。
李嘯的這個動作,象徵著秋耕正式開始。
李嘯卸下犁鈀,看著農戶抬著紙牛圍著田土轉了幾圈,然後放在田地的中央點火燒掉。至此,春耕儀式正式結束。
李嘯帶著祖婉兒離開之際,猶能聽到快樂開耕的農人們在放聲高歌:““秋耕深,春耕淺。春耕如翻餅,秋耕如掘井。翻耕深一寸,可頂一遍糞。春耕秋耕不肯忙,秋後臉餓黃。耕好耙好,光長莊稼不長草。莊稼不認爹和娘,精耕細作多打糧。。。。。。”
李嘯悄悄地看了看身後的祖婉兒,發現這個大戶小姐,同樣在豎著耳朵聚精會神地聽農夫的歌謠,臉上似有莫名的沉醉嚮往之色。
李嘯臉上,泛起淡淡的笑容。
他在心下暗暗想道,婉兒,你可知道,這些千年傳唱的農耕民謠,乃是我們大漢民族代代傳續永恆不滅的精神之魂。。。。。。(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