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李斯選另外的一條路。
這條路叫做實操。
而想要實操,就必須對於現實有所瞭解和思考。
眼下就是了解。
手裡的賬本,就是了解!
‘口數兩千一百四十四口,丁壯五百零七人,婦人……’
賬本不會說謊。
李斯一面吃東西,一面仔仔細細,將這一處農會分會的整體情況瞭解過。
少女捧著茶壺,忐忑看著李斯。
他們的目的達到了。
農會之中,其實是極其缺少識字的人的。
不只是這一處的農會,而是所有的農會。
秦王政建制農會,在各地集中農民和物資,進行集體化的分工和合作,這本來是一件好事。
可是,要達成秦王政的需求,在各地建制起咸陽城一樣的農會,所需要的是大量的識字、並且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基層小吏。
記錄、規劃、計算、分配、清點、交易、冶煉、製造……生產活動的方方面面,都是需要有人統籌安排的。
這些負責統籌安排的人,不能夠不識字。
但是一輪屠殺過去,基層裡原本所有的那些地頭蛇被剷除掉了。
——這些人,原本是各個地方里的盤踞勢力,也是秦國統治基礎的一部分。
他們大多是識字的。
如今秦王政將這部分人徹底打殺了去,那麼空出來的位置、新被製造出來的崗位、維持統治所需要的識字的人,就不夠了。
儘管秦王政有所準備,有所應對,但不夠就是不夠。
他不是神仙,變不出來識字的人。
所以基層裡往往幾個農會爭搶一個識字的人。
被派出來的兵士們也都很盡力地在學習認字。
可是學習是一個需要大量時間不斷重複的過程,是認識新事物,並且擴充套件三觀的過程。
這個過程……很漫長。
暫時來看,沒有任何辦法!
安陸本地的農會,也在面臨缺乏識字者的困境。
所以,對於他們而言,一個路過的,手無縛雞之力,心腸似乎還不錯的李斯,便就無比寶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