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以前設立馬戶養馬,有很多原因的。
大宋確實缺戰馬,所以朝廷很重視馬政,只是文人不懂養馬,更混淆了戰馬和馱馬的差異,所以才想出了馬戶養馬的馬政。
事實證明這種馬政根本解決不了大宋缺馬的問題,立國百餘年缺馬的現狀一直都沒有改觀就是最好的證明。
西夏和遼國每年也會向大宋販售一批馬匹,這個數量不算大,但也能暫時解決缺馬的問題。
但根本在於朝廷從西夏和遼國買回來的馬確實能當戰馬用,可這些馬大多都是醃馬,是沒法繁育下一代的。
以前遼國和西夏之前在向大宋賣馬的問題上肯定是達成了一致的,可以每年賣一些馬給大宋,但絕不會把種馬賣給大宋。
這就讓大宋必須每年花費大量的錢財從遼國和西夏買馬,卻很難有自己培養馬匹的機會。
現在不同了,西夏戰敗,八百里瀚海盡數歸大宋所有,獲得了西夏精壯馬匹近三十萬匹,基本緩解眼下了大宋缺馬的問題。
而這些馬是可以養育繁殖的,從此以後,大宋便擁有了源源不斷的馬匹供給,用不了十年,將徹底改變大宋缺戰馬的問題。
文官們見識了西夏的養馬方式,這才不得不承認以前的馬政太蠢了。
西夏的漢人,絕大多數都歸順了,不歸順的人都是在西夏朝廷當官的家族,章惇對這些人下手非常狠,不投降就斬盡殺絕,他一向是這麼暴戾。
不過這樣也好,明明是漢人,卻不把漢人當同胞,還要幫著党項人算計漢人,這樣的漢人和後世的漢奸沒什麼區別,殺了也就殺了,一點兒也不可惜。
歸順的漢人大都是百姓,百姓其實沒什麼,誰做他們的皇帝他們其實也不太在意。
既然宋朝皇帝願意保留他們原來的財產和土地讓他們繼續在家鄉土地上生活下去,他們擁護宋朝皇帝就是一句話的事。
這一點的確拉攏了人心,西夏最好的土地以前都是皇族和貴族佔有的,如今他們死的死跑的跑,剩下的好地方都成了功田,而原來西夏百姓的土地嘛,留給他們也沒什麼。
西夏國名義上還在,實際上早已經不能稱謂國家了。
党項人被驅逐到了最偏遠的地方,如今只有黃河河套地區、合羅川和馬騾山以北還屬於他們,那些地方有草場也有沙漠,他們還能生存,但生存的空間也不大。
遼國自然會惦記河套地區,大宋為了穩定局勢休養生息,也大方的把地方讓給了遼國,讓他們自己去佔領,至於契丹人和党項人如何打,就不是大宋的事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合羅川和馬騾山以北的地方就更艱苦了,党項人想東山再起,不是說完全不可能,但非常非常艱難。
西夏皇族本想西逃請青唐唃廝囉幫忙收復河山,但青唐人也剛死了首領阿里骨,大將軍青宜節鬼章自從被大宋俘獲放回去後就徹底沒了當年的勇武。
新繼位的首領是阿里骨的兒子瞎徵,這小子很懦弱,面對西夏皇族的請求,他不敢和大宋作對,只得砍了西夏皇帝和太后的腦袋送給大宋,以示他的忠誠。
當然,青唐人也看出來大宋是想打通連線西域的商道,這條商道要路過青唐的,所以瞎徵也想在未來的利益裡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