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柔然入侵,顯然打亂了河西原有計劃,讓衛朔被迫大舉增兵西域。”
“然西域深遠,沿途又有黃沙阻路,物資轉運極為艱難。”
“而柔然騎兵又十分強大,內外因素疊加,定會加大河西平叛難度。”
“也就是說,短時間內河西軍將難以兼顧東方,如此正該我大魏大展拳腳。”
“不管是與柔然聯手夾擊河西,還是趁著河西自顧不暇,南下河北,寡人尚難以決斷。”
“到底該如何用兵?又用在何處?還請眾卿家各抒己見,替寡人謀斷。”
“王兄,臣弟請命出征河套。”拓跋烈迫不及待地表達了自己意見。
可惜像這種只表達結果,卻不細述緣由,難以得到拓跋珪認同。
果不其然,拓跋珪對拓跋烈提議不置可否,只是扭頭看向張兗。
“不知張卿以為如何?”
拓跋烈見狀不由怒氣橫生,惡狠狠盯著張兗,其中警告之色不言自明。
可惜張兗根本沒將他放在眼裡,穩穩心神,不急不緩地道:“大王,襲取河套不可取。”
“很多人以為河西大舉西征,以為河套空虛,實則不然。”
“殊不知河套向來為河西邊防重鎮,駐防廂軍數量從未少於四廂。”
“且又有李暠這等成熟穩重的大將坐鎮,再加上朔州府兵,朔州不好打。”
“眼下河西如日中天,此時謀取河套,勝了固然好。”
“萬一不幸失敗,將有可能招致河西全面報復。”
“甚至不排除後燕落井下石,屆時面對河西與後燕聯手,大魏恐有覆滅之憂啊。”
“既然張卿不同意襲取河套,那我大魏用兵何處?總不能眼睜睜錯過擴張的絕佳之機吧?”
“回大王,以臣之見,眼下大魏應趁著河西無暇他顧,向東奪取遼東。”
“幽州之戰後,後燕與大魏再不復友好,已成死敵。”
“以前不好動手,那是有河西虎視在側。”
“今日不取遼東,他日河西騰出手來,恐將掣肘之禍。”
“更何況眼下後燕被大魏一分為二,實力嚴重削弱,更應一鼓作氣趁機將其擊滅,以免將來死灰復燃。”
接下來朝堂彷彿變成了菜市場,眾人圍繞著取河套或者攻遼東展開激烈爭論。
拓跋珪其實中意張兗建議,甚至他還擔心一旦魏軍偷襲河套,很有可能引來後燕效仿,從而出兵偷襲幽州。
只是不少宗室子弟早不滿他偏袒張兗,他生怕若再支援張兗,恐引發不測之禍。
想到這兒,拓跋珪將目光瞄向了老臣燕鳳。
“吸取河套之策斷不可行!”燕鳳斬釘截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