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章《遊戲》一文中,我寫了我小學時候的遊戲幾乎都是戶外的,這是因為當年我們並沒有別的條件。
那時候別說手機電腦這些現在大家已經不當回事兒的東西,就連現在沒多少人願意看的電視我們聽都沒聽說過。
如果那個時候有人和我說坐在自己家裡就能像看電影一樣看東西我們就得像夫人前兩天給我講的那個笑話一樣同樣對待他。
夫人講,網上有人說當年播放電視劇《西遊記》的時候,全班同學都說唐僧的袈裟是黑的,只有一個同學非說是紅的,怎麼給他講也不行,後來全班合夥把他揍了一頓,他哭著把班裡的同學領到他家,結果全班同學都哭了,那個時候才知道原來電視有彩色的。
聽的時候當笑話。
但細想一下,不論什麼東西對於沒見過的人來說,絕對是不可能憑想象去知道什麼樣的。
如果沒見過沒聽過也還好,不會說什麼,只能聽。
要是自己僅見過低配的,只能認為見過高配的人胡說八道,把他揍一頓了事兒。
連黑的袈裟都沒見過的我們聽的是廣播。
當時的廣播和現在遛彎的老人手裡拿的小巧的收音機自然是不一樣的,和稍後出現的擺在桌上的小方匣也不一樣,我記得小的時候屋內門框上有個圓形的小喇叭,我家的放在左上方,右邊是一個從背面畫的玻璃畫鏡框,畫中有一隻小船,邊上有遠山,記得很清,後來可能搬家的時候弄打了,還可惜了半天。
那個小圓形的喇叭就是廣播,我們並不能調臺,只能是縣裡廣播站播放什麼我們就聽什麼。
翻來覆去的就是那些節目,也沒什麼太好的。
所以我們才不願意呆在家裡,而是在外邊瘋玩兒。
就是像右圖那樣的一個簡單的喇叭,直接接到門框上邊,不是大家腦子裡的電影裡村頭那種開口的。
當時還沒有電視,確切地說,我身邊的人家沒有有電視的。
所以我們最早基本上聽的都是廣播劇。
《閃閃的紅星》就是我記憶中第一次聽到的廣播劇,並跟著裡邊的播放學會了主題歌“映山紅”。
我記得直到劉蘭芳播講《岳飛傳》時,我還踩著凳子夠著門框上的喇叭努力聽,因為有時候就會訊號不好。
後來家裡買了唱片收音一體機後這種踩凳子聽評書的歷史才結束。
這就是當年家裡買的電唱收音一體機,沒想到父母還把這個留著了,我以為我保留了一張曾經的唱片就已經很不容易了。還在網上找了一張記憶中的圖片,就是下邊這張,看來我的記憶真的很不錯,如果不是習慣性的群發之前問了一下父親,可能就把下邊這張發出去了。
那時候這臺收音機裡傳來的“嗒嘀嗒,嗒嘀嗒,嗒嘀嗒打嗒,小喇叭開始廣播了”的旋律真的現在回想起來還在耳邊。
能看到這裡就熟悉這個旋律的說明你至少已經不太年輕了。
在那個圓形喇叭的年代,因為劉蘭芳的評書實在精彩,讓人一到時間就全城空巷,所以連帶著我也開始喜歡上評書了。
那時候的人們真的沒什麼好玩兒的。
收音機裡播講的評書總是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急不可待的我開始買我能見到的評書。
和我以後的藏書不同,當年我所有的評書都已經破得不成樣子,比如這本編號00277(不得不說我當年編號的時候特別有遠見,僅有幾百本書的我就能想到把編號弄到5位,看來那個時候我就冥冥之中有天意告訴我將來我的書會達到一萬冊以上)的《岳飛傳》,我已經粘好幾次了,但是封面仍然殘缺不全了。
同樣破損的還有這本編號00591的《呼延慶出世》。
破損不堪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無數人傳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