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立的老者也贊同道:“大郎言之有理,此應是那漢王無奈之舉,老爺不必在意。”
杜連仲卻不說話,又閉上眼睛,仔細思考。
半晌,才微微嘆口氣,讚歎道:“真是高啊!”
高?
杜懷恭同那老者面面相覷,不明所以。
杜連仲看了看一臉茫然的兒子,心底嘆息,這個長子頭腦才華皆是上上之選,奈何性子太過輕浮,遇事莽撞毛躁,恐怕非是能支撐家業之良才。
自家這一房雖是杜氏嫡支,然則杜氏枝繁葉茂、脈絡繁雜、家族龐大,便是同族之間也是明爭暗鬥、刀光劍影,競爭的意味更甚於親情,稍有不慎,便被人連皮帶骨的吞下去。
杜連仲雖然對嫡子頗為失望,但嫡子畢竟是嫡子,血濃於水,還是對兒子孜孜不倦的教導,耐心講解道:“漢王此舉看似只是無奈之下的鼓勵之策,實則暗藏玄機,卻是叫人不得不心甘情願的入其轂中。”
見到兒子仍是一臉茫然,渾不解其中深意,只好繼續說道:“吾且問你,此次漢王募捐,吾杜家捐贈幾何?”
杜懷恭撓撓頭,想了想:“幾百貫是有的吧?”說著,不確定的看著立在堂中的老者。
那老者便是杜府的管家,自是清楚此等進出事項,說道:“是三百貫。”
“呃……那是少了點兒。”杜懷恭說道,畢竟是堂堂親王,杜家拿出這麼點錢來,確實有些不地道,對於漢王殿下來說,還不如不出,這是打臉啊!
杜連仲對這個整日裡只知尋花問柳、鬥雞走狗的兒子愈發失望,語氣嚴厲,訓斥道:“莫要整日裡不務正業,這個家不是我自己的,等我死了,你憑什麼撐起門面?”
杜懷恭不怎麼怕他爹,笑嘻嘻說道:“您這不還在呢嗎?再說了,我們可以找一條大腿抱,太子和衛王都可以,無論我們杜家支援那一方,他們必定掃榻相迎,等您百年之後,咱也是有從龍之功,封個國公不在話下,子子孫孫享受不盡,有什麼好擔心的?”
杜連仲怒道:“混賬!你以為我杜家能繁衍至今,哪怕改朝換代仍能屹立不倒,是靠著所謂的皇家寵信嗎?”
杜懷恭奇道:“難道不是?”
杜連仲哼了一聲,恨鐵不成鋼的瞪著兒子:“咱們杜家憑恃的,是詩書,是名聲!讀書才能明理,名聲可以傳家!”
“歷代君王從不敢動杜家,你道是為何?是因為只要動了我杜家,便會引起關中動盪,無數百姓生出異心!”
“為何百姓會心向我杜家?是因為我杜家的名聲好,富年不增稅,災年捐錢糧!只要我杜家在,老百姓但凡有個三災五難,便有個乞討求助的門路,就會有一條活路!杜家不在了,他們去求誰?”
這番話說得又急又快,喘了口大氣,才續道:“荀子有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話不僅適用於君王,適用於國家,更適用於一個家族。我們杜家歷代,從未對老百姓幹過一件喪盡天良的壞事!所以無數昌盛一時的家族倒了,可我們杜家依然存在!現在,你可明白了漢王王殿下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