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可行?
楊磊心動了。
不心動才怪呢。
網際網路世界,流量很重要,但技術同樣重要。
哪怕是最沒上進心的某易和某狐,在起步之初也掌握了不少網際網路前沿技術。
十年後,能成為巨頭的網際網路企業,也都是有技術加持的。
某裡、某度、某位元組都有自己的核心技術,連某易,在遊戲這塊所掌握的技術儲備也相當可觀。
還有周紅衣的某虎,明明在其他方面都很糟糕,可就因為人家有技術,在衰敗之際直接轉投國家,成為國家隊的一員,從此立於不敗之地。
某度也是,其他業務做啥啥不成,但仗著自己有技術儲備,依然可以吊在第一檔的末尾,如果沒有技術加持,某度早就被甩得沒影兒了。
流量很重要。
技術更重要。
王曉明的思路,完全符合他的戰略規劃。
現在只有一個問題。
王曉明能否承擔起這個重任?
如果王曉明真的在這個小組中做出一定的成就,那麼在公司的地位必然會超越王劍,成為最重要的技術核心。
如果是這樣,那是再好不過。
可怕就怕王曉明沒有這個能力,折騰好幾年啥也沒有折騰出來,這就很糟心了,浪費錢不說,最關鍵的還是浪費了時間,浪費了寶貴的先發優勢。
其他網際網路公司可不會原地踏步,都在爭分奪秒地前進。
例如某裡,去年的網際網路世界大會上才有人提出雲端計算的概念,某裡今年就上馬了相關專案,而且直接就是好多個億的投入。
這種反應速度,這種執行能力,這種投資額度,螞蟻科技拍馬也趕不上人家。
甚至就連資源也不如人家。
人家自身有某寶這個天然的資料庫和試驗場,隨便搞搞都能出一些成績,而螞蟻科技呢?連螞蟻網都沒上市,上哪兒去弄海量的資料做試驗?
人家還能請來院士級別的大佬主持相關工作,可他卻只有王曉明這種無名小卒。
就連他最引以為傲的資金,在某裡面前也相形見絀,他投一個兩億就是大手筆,可人動則十個億百個億。
咋比?
拿啥去比?
但就算螞蟻科技再小,也不能拿這事兒開玩笑。
人家某裡那樣的大企業,有試錯的成本,用錯人浪費個兩三年,及時更換掉就可以,能承擔得起相應的損失。
但螞蟻科技卻沒有那樣的條件,幾乎沒什麼試錯的資本,正是奮起直追的時候,不出錯都不一定能追得上,再在這種關鍵節點上出個錯,那還咋玩?人家可不會在前邊停下來等他,後邊的追趕者更不會手下留情。
所以,王曉明這個事兒吧,還真不能輕率。
可仔細想想,他手頭邊還真沒什麼可用的人才。
王劍、張海洋這些都已經是半管理崗的,技術水平還真不如更年輕的王曉明,何況王曉明已經做出了一定的成績,拿了不少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