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能穩住嗎?
現在八期過後的《帝王》,平均綜合收視率是3.757%,還有四期的《帝王》,最終能在2024年年末排到第幾呢?
今年年終獎,《帝王》的“主力部隊”又能拿到多少獎金呢?
會議一開始,大家竟然先興奮地議論著這三個問題。
有一個王牌節目的重要性,根本不用贅述了:更多的廣告費、更多的關注度、最多的資源傾斜、更多的吸引力......
電視臺的體量就是在一點點增長中變大的。
電視臺越好,自然員工就越好。
慢慢話題迴歸正常,總結完昨天的節目後,很多人就犯難了:下一期又該安排哪位帝王,才能接住項羽這波熱度呢?
爭議性巨大,悲情帝王,特別還暗藏一段人間至死不渝的愛情......這放在龍國五千年曆史上,好像還真找不出第二個來。
在沒有結果後,大家都看向徐松,希望這個編劇,再最佳化一下選擇框架。
沒想到徐松則一臉輕鬆,看起來已經有了答案。
“既然沒有第二個項羽,我們就選擇最有利於節目熱度的人物。”徐松笑道。
在座的都是老牌電視人了,腦子稍微一轉,就知道了答案:那不就是爭議嘛!
因為觀眾都有自尊性,人的潛意識裡會對自己產生認同感,常常認為自己是比別人要強的,總喜歡在觀點不同時,激發爭強好勝的心理。
當然還有人性裡面的逆反性,也就是求異性。
在千篇一律的生活中,觀眾們都渴望與眾不同的新鮮感,對於違反自己常識的顛覆性逆反資訊,第一反應就是一探究竟。
這也是傳媒專業裡面的“新聞心理學”,而“製造爭議”和“正題反切”都是傳媒工作者最擅長用的手段。
爭議的皇帝當然就很多,這相當於還是延續了《帝王》長期以來的風格。
這八期帝王,每一個都具備了爭議性。
只不過,第七期的失敗,讓大家都清楚,在爭議上,似乎還要加一些煽動性或者更強烈的要素,才能讓節目的收視率節節高升。
就在大家思考的時候,徐松說話了:“觀眾們討論第八期,最熱門的單一話題是什麼?”
負責收集資料的資訊組組長馬上就回答道:“項羽是不是帝王這個單一話題,佔總比的23.4%,然後認定項羽為帝王的佔78.9%。”
“好,那就根據這個話題,再拍一期。”徐松笑道。
參會人員都是一愣,然後紛紛討論起來:
“還有不是帝王,實似帝王的人嗎?”
“我雖然不是歷史系畢業的,但我知道唯一一個不是皇帝,卻有本紀的,只有項羽呀。”
“不不不,老陳,你錯了,呂太后也是有本紀的。”
“主要寫漢孝惠帝也名不副實呀,劉盈繼位後不久,便‘因病,歲餘不能起’、‘以此日飲為淫樂,不聽政,故有病也’,所以,實際的掌權者就變成了漢孝惠帝的母親呂太后。”
“那我們拍呂太后?”
“也不是不可以,呂太后還是挺有看頭的,畢竟這麼狠的女人太少見了,逼迫親兒子,殺劉邦的兒子、殺親孫子、創出‘人彘’這種酷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