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老那裡肯定也是要說的,他們一聽王如海也只是出去轉轉,也就沒怎麼放在心上。再說兩家的合作一直處在順風順水、欣欣向榮的狀態下,具體的管理還是和以前一樣,王如海壓根不操心,想來強仔來了也是一樣。
任自強本身也是這樣想的,兩家合作的專案也就兩個,一個貿易公司,一個電影、音樂公司,所佔比例都不是太大。特別是貿易公司,它的壽命本身就不長,等國內的外貿產業走向正常化以後,也就是香江貿易公司壽終正寢的時候。
莉智那裡都不用說,她一直是唯任自強馬首是瞻的,在她看來任自強走到臺前是早晚的事。據她猜測,除了她那裡一攤子事,任自強兄弟倆擁有具體多少產業她沒有詳細資料之外,袁天帆和霍劍檸所屬的產業或多或少都和兄弟倆有很大關係。
明面上的夢工廠娛樂公司都不必說,那基本是透明的,也是任自強這個小天才一手扶植起來的。包括亞洲電視臺也是,要不那麼多電視劇本、綜藝節目都只提供給亞視,而無線給再多的錢也不可得。
莉智去了任自強的家鄉負責大學城相關專案以後對此更有了清晰的認識,不說那幾個酒店和絲路娛樂,光是那龐大的產業園區裡的工廠企業,絕大部分都是香江的資金投資建設的。
這些資金的來源要是和任自強兄弟倆沒關係,打死她都不信,要不幹嘛不在沿海投資,卻偏偏跑到西部這片荒蕪之地。
越瞭解越是讓莉智心驚,西部這些企業還都是沿海企業的分廠存在的。天呢!這是多麼龐大的產業!怪不得海哥對自己管理的這一攤子不聞不問,估計是看不上這點毛毛雨亦或是對自己很放心。
任自強哪有空管莉智的心思,這些事情王如海一交接完,他直接去了內地找齊美玲。也是因為鄧麗均最近忙著自己的英文歌曲專輯而不得閒,她對英文歌曲的創作不給力,她正在忙著邀歌選歌事宜。
任自強則坐在王如海的大辦公室裡傻了眼,無他,檔案堆成山。辦公室隔壁一間三百平米的密封房間裡全是檔案櫃,分門別類的標明各個公司及其下屬公司的詳細資訊。
大致數了一下,光是天意投資公司下屬的就有一百多家企業和公司。包括香江和內地,還有國外的。霍劍檸的天健地產集團也有不少,地皮物業是一大片,香江的、日苯的,暫時就這兩個地方。
莉智管轄的也有相關的十來家公司和工作室,這些任自強還算了解,主要是莉智彙報的勤。
這些公司任自強只關注過幾個,也就是手機、電腦、汽車之類的,其他的安排過後就相忘於江湖,也就是前期指導一下它們的發展方向。
無非就是電視螢幕要越來越大,清晰度要好;電冰箱要節能、噪音要小;洗衣機的洗滌上做了一些設計和說明之類的。現在一看,家電類做的太全面,小到電風扇、電飯煲、電熨斗、電吹風之類的,大到空調、冰箱全部涵蓋,那叫一個齊全。
這些任自強都不知道啥時候乾的,也沒聽王如海提起過,任自強只能佩服袁天帆他們的舉一反三。
還多一些建材廠,象地板磚、大理石加工、鋁合金、塑鋼門窗之類的。這些專案任自強只提了一嘴,內地這些相關建材也很缺乏,引導一下這方面的發展,不能什麼都要進口吧!
這一提又給他們開啟一個思路,只要國內沒有的,那就引進消化,結果就導致工廠越來越多。
看到這些,任自強也真是無語了,這些技術含量不高的產品線怎麼也建起來了?他大致翻看一下這些企業的報告,銷路都還不錯,自己消化一部分以外,大部分都是出口創匯產品,盈利能力還相當強的。這很大程度得益於內地的低廉的人工和原材料成本,還有稅收的減免。
任自強看到這些,他都有一股腦的全部賣掉的衝動。他哪有那個精力來管理這些技術含量不高的企業,自己可是要立誓發展高科技產業的。
後面任自強再想想,也不能如此草率行事。這時候如果賣掉這些企業,除了那些國營企業有能力吃下以外,再就是香江這些有錢人,讓他們經營還不如自己來幹呢!
國內的民營、私營企業現在還沒有發展壯大起來,他們更沒有那個能力吃得下這些企業。哪怕是後世最牛掰的海爾才成立兩年不到,它的發展壯大也到九十年代初。海爾也只是在國內而言有名,在國外壓根不夠看。任自強要是現在和海爾聯合,是吞併它呢,還是吞併它呢?
更何況這些企業關係到國內千家萬戶的收入問題,現如今這些工廠少則上千工人人,多則上萬工人人的規模。最大的食品廠和服裝廠,人數更是嚇人,都是五萬人以上。
一個工人身後有一個家庭,簡單的算四口之家,或許還不止。這樣算下來,關係到國內大眾的福祉是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