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因為他是全才,所有的型別都在95以上,樣樣精通。
所以荀攸沒有想到朝廷也理所當然。
這屬於政治方面的範疇。
沮授搞政治比荀攸強不少,但跟陳暮賈詡郭嘉這些人相比還是差了些。
他只想到了朝廷會猜忌劉備,卻不知道會用什麼手段。
而陳暮在朝堂待了那麼多年,什麼手段不用想都知道,無非是對劉備繼續加大力度封賞,高帽子一堆一堆地捧,但實際好處卻一分都不會給。
地盤朝廷會想辦法奪走,兵權也會想辦法鉗制,最好是再利用朝廷大義,讓劉備去南方找其它諸侯的麻煩,消耗他們的實力。
朝廷最大的手段,便是掌控了大義名分。而劉備偏偏就吃這一套,估計劉虞一道詔書下來,就得屁顛屁顛南下。
難怪曹操要把漢獻帝牢牢控制在自己手裡,權力半點都不能讓出去,就在於朝堂上天命難違呀。
“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
荀攸也皺起眉頭,一想到他們在前線打生打死,朝廷還要在後面搞小動作就讓人覺得難受。
陳暮摸著下巴道:“我倒是做了一個後手,但這個後手必須要等到天子快老死的時候才能用出來,現在也不知道天子身體如何,想辦法拖一拖吧。”
“那就只能寄希望於袁紹不死了。”
沮授說道。
“如果袁紹不死的話,讓他逃回鄴城,恐怕又是一場大戰。”
荀攸緊鎖的眉頭更深了,鄴城那邊袁氏還有近十萬兵馬,袁紹逃回去,雖然已是日薄西山,肯定堅持不了多久,但又是一場大戰,徒耗己方實力,這對於一個謀士來說,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陳暮想了想,扭頭身邊侍從道:“去大哥營帳內將燈火點燃。”
“子歸有所謀劃?”
沮授來了興趣,看樣子這是打算回營帳看輿圖了。
“我在想該怎麼把袁紹逼回魏郡,但不能回鄴城,給他找一個合適的地方,既不能兵力糧草太少,又不能過分強悍,圍困城池個一年半載,拖拖時間,等天子大限之日。”
陳暮轉過身下了寨牆,三人便往營地主帳方向去,因為只有劉備的營帳當中有具體的地圖,這些都是軍事機密,唯有主將升帳的時候才有可能見到。
不過陳暮他們自然不在限制範圍內,所以趁著劉備去追擊袁紹的時候,陳暮就回帳篷看看,萬一袁紹沒被老大哥弄死,會逃去哪裡。
一行人很快到帳篷裡,燈火點燃,沮授和荀攸一眼看過去,目光就鎖定在了地圖上的某一處紅點,頓時笑了起來。
“邯鄲!”
陳暮也笑著說道:“其實我們都想到了吧。”
荀攸點點頭:“袁紹所有軍隊分為三處,一處由他親自帶領屯兵界橋,抵禦我們青州軍。一處在鄴城抵禦洛陽方向的關將軍,最後一處在趙國鉅鹿等地抵禦鮮于輔,隨著我們攻克界橋,鉅鹿守軍必往後撤。”
“鉅鹿的守軍是從北方往西南方的魏郡撤退,趙國是魏郡北面門戶,這些守軍要想撤回魏郡,邯鄲是必經之路,且袁紹也有可能不會放棄趙國,那麼邯鄲就回成為一處重鎮。”
沮授補充道:“自廣宗往南,清水以北,只有平恩、斥丘兩座城池,如果我們能夠立即出兵南下佔領此兩城,袁紹只能渡過漳水往趙國方向逃跑。”
“到時候,我們就逼他去邯鄲。”
陳暮的目光中閃爍過一絲寒芒,鄴城位於漳水南面,袁紹想回去的話,從界橋那邊逃到界橋以西,然後一路往西南方跑就行。
那個方向在後世就是威縣、丘縣、肥鄉、廣平、魏縣、臨漳等等河北邯鄲市一帶的地方縣城。
但在漢代,漳水和清河因為地理位置不同,導致這些地方出於兩條河流的中間,此時只有平恩與斥丘兩座城池,沿途基本上就是一望無際的平原,無險可守,無路可退。
如果袁紹從劉備手裡逃脫的話,劉備只需要派出張飛都騎兵部隊,迅速將這兩座城池佔據,然後在野外大肆追捕,基本上就把袁紹回鄴城的退路斷絕。
這就相當於曹操從洛陽逃出去的時候是走小路而不是大路一樣,袁紹走平恩斥丘方向回鄴城是最快的,但這是大路,必然追得很死。
所以袁紹如果聰明一點,那就繞點遠路,走所謂的小路,過漳水,從廣宗退入曲周,這樣他就能夠把鉅鹿這邊的守軍帶走,然後南下到趙國,身邊至少還有一支大軍隨行保護。
可這卻恰好中陳暮都下懷,他只希望袁紹暫時不死,拖延時間,讓他在朝堂上謀求政治鬥爭的勝利。因此他必然會逼袁紹去邯鄲,從而順水推舟故意放水。
而剩下的.......
三人對視一眼,就只剩下袁紹福大命大,能從這次追殺當中逃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