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陳暮說的時候,劉備還不信,現在卻是沒想到陳暮再次一語成讖了。
陳暮坐在劉備下手的一張蒲席上,將公文遞給王植示意他呈遞上去,微笑著說道:“馬氏盛於西涼,西涼人民風彪悍,崇尚武力,忠君思想觀念淡薄,想獨立做軍閥,也是理所當然。”
劉備來了興趣,問道:“四弟向來主張透過細節觀察本質,看來對於此事早已經分析過了,不妨說說為何馬騰在洛陽,馬超還是想要造反?”
“原因很簡單。”
陳暮笑著說道:“馬騰是想擁兵自固。”
“擁兵自固?”
“不錯。”
“當年始皇派屠睢領五十萬大軍征討百越,屠睢中伏身亡,趙佗任囂接任,一統嶺南。後來天下大亂,二人割據一方,自立一國,馬騰韓遂孫策等人,也是這麼想的。”
“就憑他們也想自立一國?”
劉備大怒。
現在可不是當年春秋戰國時期諸侯林立的時代。
秦朝破六國之後,已經初步形成了統一格局。又經過大漢四百年奠基,大一統的共識早已經深入人心。
幾百年下來,除了經常嚷嚷燕人張翼德在此的張飛以外,其餘七國舊地,已很少如此自稱。
因此在當時的漢人看來,統一是趨勢,搞分裂不可取。
然而陳暮倒是知道,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談秦朝統一之前,單說統一之後,也是分多合少。
除了四百年大漢以外,三國分裂了百多年,晉朝短暫統一,沒多久就五胡亂華,衣冠南渡。
然後是南北朝數百年,唐朝看似大一統,但也就前期統一,安史之亂後各地節度使紛紛割據自立,中央朝廷政令一紙空文。
五代十國和兩宋就不用多說,就沒統一過。一直到元明清,才出現三個大一統王朝,不再有長時間的割據。
所以一旦中央朝廷的軍事實力不足,出現朝廷難以掌控地方,各路軍閥四處割據的局面,那麼分裂自然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因而面對劉備的不滿,陳暮倒是沒必要跟著他不滿,只是說道:“大哥也不必為此惱怒,我招馬騰孫堅進京,就是早已經知道他們的想法,有了對策。”
劉備轉怒為喜道:“我就知道四弟早有謀略,快快說來。”
陳暮便說道:“孫策棄了豫州,南下去了江東,這從表面上看是一招好棋。因為它逃脫了曾經與曹操互相不信任的桎梏,雙方就可以從容地聯合在一起,但實際上依舊是中了我的計策。”
“這又是什麼計策?”
劉備詫異。
陳暮說道:“很簡單,孫策南下直奔江東,可曹操好不容易拿下了丹陽郡正常情況下,曹操絕對不會把丹陽讓出去,所以孫策只能拿豫州和曹操換。”
“嗯。”
劉備點點頭,此事他自然知道。
陳暮又道:“但問題是孫氏經營豫州已經十餘年,根深蒂固,孫堅向來忠於朝廷,多地縣令都是由朝廷任命。曹操想短時間內拿下豫州,立即就讓各縣臣服,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劉備若有所思道:“四弟的意思是,曹操即便是奪了豫州,也很難在豫州大量徵兵、收稅、納糧?”
“正是。”
陳暮笑著說道:“曹操不容易在豫州得到利益,各郡縣都有忠於朝廷者,乃至於一些潛藏於山中的盜匪,亦不乏願意投效朝廷。若是他得豫州,至少半年之內,毫無收穫,還得分兵駐守,這對於曹操來說,其實是個陷阱,如蹈湯火。”
劉備福如心至,忽然說道:“而且曹操若是得豫州,朝廷就正式有藉口討伐他了。”
“大哥說得正是,小弟佩服!”
陳暮大吹法螺。
劉備指著他笑道:“四弟啊四弟,我還不知道你,恐怕你早就已經想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