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句話,你要記錄下來。要想富,先修路。我青州山脊不算多,多丘陵和平原,大路和主道也還算好修建,鹽做出來,是要給青州百姓用,同時還要賣去別的地方,路不好,就是耽誤銷量,你們明白了嗎?”
陳暮身邊人環繞,發表著重要講話。
氏儀作為合格的秘書,立即動筆在一旁記錄起來。
孫紹簡雍孫乾等人聽的頻頻點頭,表示已經記在心裡,以後會辦。
荀彧聽了之後,提出意見道:“尚書令,修路是一件大工程,青州是否有足夠的錢來修路呢?”
陳暮笑著搖搖頭:“沒有。”
“那......”
“所以飯要一口一口吃,步要一步一步邁。”
陳暮緩緩說道:“今年各地鹽田產量都還不錯,先用來平抑青州鹽價,滿足百姓需求,然後擴大生產,再拿出來賣錢,有錢,才能修路。”
荀彧若有所思地道:“老子說,治大國如烹小鮮。很多事情都不能做得太粗暴,力道太大,或者步子邁得太大,容易傷到自己,說的是不是這個道理?”
“不錯。”
陳暮看著海邊的實驗鹽田,說道:“修路是為了讓鹽賣得更好,可現在我們手裡只有商品而沒有錢,那就先辛苦辛苦,用最原始的辦法把商品賣出去,等有了錢,再完善它的配套設施。”
萬事開頭難,鹽田雖然前幾年就已經試驗做得很好,順利產出了鹽。但直到今天才開始大規模推廣,可以說之前一直是在付出,而沒有任何回報。
現在青州在打仗,財政壓力也大,沒有錢修路。那就只能發揮最原始的辦法,用人工將鹽揹出去,等有了錢,再考慮修路。
路修好了,就可以跑馬車,人也能推板車,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因為道路不好,難以大規模運輸。
“我明白了。”
荀彧點點頭,經濟學道理他不懂,但任何道理只要不說得那麼玄妙,說話的方式簡單點,聰明人都能領會得通透。
陳暮又道:“荀子曾言: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古人因為人跑不快,馴服了馬匹,替我們代步。因為路遠,發明了船,順著河流飄蕩。所以發明創造,才是第一生產力。生產力你們明白嗎?就是能夠產出的方式,先古時期,我們刀耕火種,到了春秋時期,我們慢慢學會了用牲畜耕田,用犁耕田,讓鐵變成鋤頭,這就是提高了生產力。我們只有繼續發明,才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
“可是我感覺發明的東西,已經被先賢們發明完了,已經沒有什麼可發明的了怎麼辦?”
簡雍摸著腦袋,想想自己會發明什麼,發現自己什麼也發明不出來。
陳暮笑道:“那是因為你沒有這方面的天賦。”
“哦?”
簡雍不服氣道:“難道子歸有天賦?”
“還行還行,會億點點。”
陳暮謙虛地點點頭。
簡雍笑道:“那就把你發明的東西取出來瞧瞧。”
陳暮看向氏儀,問道:“我之前讓你們做的腳踏車做得怎麼樣了?”
氏儀點點頭:“已經做好了。”
“有成品否。”
“使君問得正好,那東西我甚是喜歡,剛巧帶了一臺來。”
氏儀向遠處的侍從招招手,侍從領命而去。
過了片刻,他就推了輛腳踏車過來。
這車前輪巨大無比,後輪極小,像個大頭娃娃。
但不管是現在還是歷史,世界上第一臺腳踏車,確實是這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