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會兒.....
城外還有支部隊!
公孫瓚!
郡丞忽然想起了什麼,忙不迭對門外侍從大喊:“快去請公孫伯圭!”
公孫瓚這個時候都已經歇息了。
士兵吃過飯,馬匹餵過少量草料和優質大豆之後,就得早早睡覺,養足精神。
明天還要趕路呢。
從幽州去西涼即便穿過代郡,走幷州草原也得數千里路,哪怕這次朝廷徵召,有朝廷給了充足錢糧,給他們一人三馬,也得最少一月時間才能到。
所以外面守夜計程車兵進來報信的時候,公孫瓚迷迷糊糊地從床上起來,問道:“什麼事情?”
士兵道:“都督,廣陽的高郡丞請你入城,說是有叛亂髮生。”
有叛亂?
公孫瓚渾身一個激靈,當時就清醒過來,說道:“我去更衣,馬上就來。”
“唯。”
士兵下去。
等公孫瓚穿上衣服,出了營帳,對左右親衛道:“來五十人與我進城。”
雖然進城應該沒什麼危險,但公孫瓚還是得帶點人手。
“唯,都督。”
眾人騎上白馬,跟隨公孫瓚往城池而去。
都督在東漢時期並不是一個常備官職,而是一個臨時設定職務,跟督軍、監軍的意思差不多。
擔任都督也不需要很高的官職,普通的偏將裨將校尉也能擔任。
所以公孫瓚的本職官位還是涿縣縣令,被朝廷賜下詔書符節,現在只是這支一萬人部隊的臨時監軍而已,被稱呼為都督。
進了城池,一路來到太守府。
郡丞滿頭大汗地在門口迎接,見面不等公孫瓚說話,就急急說道:“公孫嘟嘟,禍事了,丘力居反了!”
“誰?丘力居?”
公孫瓚愕然,連忙問道:“難樓有沒有參與其中?”
“這倒是沒聽說。”
郡丞也知道難樓是何許人也,忙道:“只是烏延和蘇僕延也跟著邱力居。”
“只要難樓沒有參與就好。”
公孫瓚鬆了一口氣。
烏桓人分佈於代郡、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每郡都有一個烏桓大人,統領這一郡的烏桓人。
其中從代郡到遼東,代郡烏桓大人叫普富盧,上谷烏桓大人叫難樓,漁陽烏桓大人叫烏延,右北平與遼西二郡烏桓大人是丘力居,遼東郡則是蘇僕延。
論起單個勢力,上谷的烏桓首領難樓實力最強大,統領九千個部落,人數有十多萬之多。
烏桓的部落是以家庭為單位,在漢朝相當於是一戶。
但漢朝男子成年後會分家,所以一戶一般也就在310口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