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檀石槐統一鮮卑,西、中、東三部鮮卑人口加起來數百萬,縱橫一時,即便是漢朝與他作戰,也是死傷慘重。
而檀石槐一死,鮮卑再次分裂,再也沒有統一。
幽州北部,便是鮮卑分裂之後的東鮮卑部落聚集區,人口七八十餘萬。其中東鮮卑部內部又分為三部,是為段部、宇文部、慕容部。
這三部的人口,幾乎相當於一個郡,養的牛羊無數,消費水平也不低。
公孫瓚與劉備張世平蘇雙,以及他的結拜兄弟劉緯臺李移子樂何當等人一起合夥,靠著販賣烈酒起家,結交東鮮卑三部,經過兩年發展,身家數億,完全不缺錢。
所以劫掠百姓,更是無稽之談,沒有必要的事情。
這次張溫欽點,讓公孫瓚帶著人馬與他一起前往涼州平叛。
歷史上,烏桓人才走到薊中就逃跑了,因為漢朝老是讓他們打白工還不給工錢,並且烏桓人在數次被徵召當中,死傷慘重,對漢朝充滿了怨氣,不願意再繼續為漢朝打仗。
但這一次公孫瓚財大氣粗,給足了錢糧,因此他們沒有逃跑,依舊跟隨著公孫瓚。
再加上朝廷在幽州徵的三千漢人精銳,四千鮮卑,三千烏桓,總計一萬人馬,遠比歷史上只有三千漢人精銳要強大得多。
統領一萬騎兵,在當時已經是一股十分強悍的部隊,即便黃巾之亂時,朝廷也沒有那麼多騎兵。
公孫瓚不過二十多歲,就擁有這麼多兵馬,當然意氣風發。
就看到他騎著白色高頭大馬,身披銀鎧,手握雙頭鐵矛,一人領軍在前,紅色披風招展,頗有點白馬銀槍少年將的風姿。
數百白馬義從緊隨其後,一萬騎兵加上兩萬多匹備用馬匹,卷著滾滾風雷,塵土飛揚如海水席捲。
“大兄,前面就是薊中。”
公孫瓚的從弟公孫越眺望遠方城池,對公孫瓚說道:“今日就在城外安營紮寨,明日再走吧。”
公孫瓚看了眼天色,已經到黃昏,今天回涿縣看來是回不成了,便點點頭道:“好,就在城外安營紮寨,執我詔書和符節去城內要糧豆。”
薊中就是後世的首都,如今是廣陽郡的治所,南面便是涿郡。
大軍抵達城外,有朝廷調令和統帥符節,公孫瓚沒有任何阻礙就在城外駐紮。還可以就地補給,要人吃的糧食與馬吃的大豆。
一個時辰之後,天色漸晚,日暮歸西。
便在這個時候,一騎從東方而來,向薊縣城內而去。
“什麼,丘力居反了?”
廣陽郡太守府,廣陽郡丞駭然色變,看著從漁陽郡過來報信計程車兵。
由於前任廣陽太守劉衛與幽州刺史郭勳被黃巾斬殺,所以廣陽太守和幽州刺史到現在還屬於空懸階段。
畢竟幽州蠻夷之地,時不時就有人殺官造反,並不是什麼肥差,漢靈帝就算想掛牌出售,也得有不要命的人敢買才行。
所以現在的廣陽郡由郡丞代為行政。
“是,還有護烏桓中郎將張純,前泰山太守張舉,殺公綦校尉!丘力居聚眾十餘萬,奔廣陽而來。”
士兵一身血汙,可見是血戰中逃出。
郡丞一屁股坐回席子上,只覺得頭皮發麻,面無人色。
幽州的防衛力量主要是靠護烏桓中郎將,其下還有護烏桓校尉,統領烏桓人馬。
如今居然是幽州的守將帶頭叛變,這意味著整個幽州都已經沒有防衛力量,都將處於烏桓鐵蹄之下。
這可如何是好?
郡丞心亂如麻,心中十分驚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