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道華真,乃秦州掌燈,此來收令師玄元道兄之魂。”
身材魁梧的老道人先開了口,對著王慎施了個道號。
王慎感受著金燈之中那團熟悉的魂魄,口中乾澀無比,強定了幾分神情後行禮道:“晚輩王慎,見過真人。”
身為一州之掌燈,能親提引魂金燈來此,修為必然已到了真人境界。
華真道人點頭道:“令師之事,貧道曾聽敝門掌門師兄提及過。這引魂亭是你們師徒四人安身之所,我方才已經問了令師兄妹的意思,若你有意接令師點燈之職,貧道便可以做主讓你們繼續留在此地。你先無須著急下決定,三日之後等你們料理完令師後事貧道會再來,是去是留,全憑你們自己意願。”
王慎再次行禮道:“晚輩知道了,有勞真人費心。”
華真道人沒說話,回頭看了眼身後那間屋子,輕嘆一聲,手輕輕一揮,身後懸著的那盞碩大金燈就跟著他一起離去。
眨眼功夫,一人一燈就消失在王慎視野之中。
推開虛掩的門,屋內瀰漫著一股說不出的沉重味道,看著床上安詳躺著的那個熟悉老人,王慎喉嚨裡發不出一點聲音,雖然他早就料到會有今日,但真的等到對方永遠閉上眼的那一刻,自己依然壓抑不住內心的悲痛。
此時,床邊還有另外兩個人,一名神色冷峻嚴肅的男子束手靜立在旁,看年紀要比王慎長上幾歲,身上散發著一股極為逼人的氣勢,凌厲鋒銳異常。另一人卻是一名嬌弱少女,原本已經快要平復的抽泣聲在王慎進門的那一刻,又忍不住再度響了起來。
“小慎,師……師父他……”
女子哭得梨花帶雨,話都說不完一句,神情悲痛至極。
身旁男子轉過頭來看了眼王慎,平靜道:“你回來了。”
這句話說得無悲無喜,但從他僵硬的喉結和微微抽搐的嘴角來看,其心中悲傷絲毫不弱於另外兩人。
“嗯,我回來了。”
王慎紅著眼,生生擠出幾個字,至此之後,兩人再沒說過一句話,只是各自看著床上那張即將永別的面龐。
夜很沉很沉,女子的抽泣斷斷續續,此起彼伏,一直到天明。
遵師遺囑,第二天清晨,遺體就被葬在了離引魂亭五里開外,東面的一座山頭上。這是老人去世前就給自己選好的地方,談不上什麼好風水,只是他曾在這裡站了整整一天,然後說站在這裡筆直往東看,能看到一座很高很高的大山,若自己有一天去了,就葬在這裡,腦袋朝著那座山。
後來,王慎也在同一個地方站了很久,但是東邊方向有無數的山,層層疊疊延綿不絕,也不知道他師父說的究竟是哪一座。他也沒敢問,自打五年前被師父收留,對方從來沒告訴過自己真實的來歷和山門背景。
他只知道,師父的道號叫玄元,師兄叫雲歸,師姐叫雲軒。他遇到三人的時候是在秦州,那時候他是秦州軍營伙房裡的一個小雜役。至於他為何會在秦州軍營裡做雜役,沒有人知道,他似乎對自己十五歲前的一切事都記不起了,而將他帶回秦州軍營的那個老火頭更是不知道他的來歷,只知道他叫王慎,因為發現昏迷在秦州城外的王慎時候,他身上衣服內襯上寫著這兩個字。
老火頭倒是個好人,雖然平日裡對王慎使喚來使喚去,但當第一眼看見玄元道人時候便知道這位面色暗沉似有內疾的老道士定是位了不得的世外高人,死活要將這個撿來的小子塞給對方當徒弟。而當時玄元道人粗看之下也覺得王慎根骨不錯,便趁機收了下來,一路帶到了三和鄉引魂亭。
“跟著老神仙好好學本事,總比待在這鬼地方做牛馬強,指不定哪天被那些西域鬍子摘了腦袋。以後要是還路過這裡,給老子買幾壺酒來孝敬就行了。”
老火頭趕走王慎後沒半年就死了,據說是喝酒喝多了摔了一跤就沒再醒過來,當王慎拎著酒回去的時候,只找到一座破破爛爛的墳。
然後,三和鄉引魂亭就成了王慎算是唯一有點歸屬感的地方,一待就是五年。
一個沉默寡言,咳嗽總是能咳出血的半條命師父,一個天一亮就帶著師妹不見蹤影,直到入夜才回來的師兄。於是王慎就成了亭中唯一干活的那個,天天收魂引魂,買酒買菜,另外還時不時找些草藥回來給師父續命。
雖然三人從不告訴他來歷,但他還是從那活潑多嘴又貪玩,年紀比他小,卻非要他喊師姐的雲軒口中得到一些蛛絲馬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