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峰讓兩辦通知,一線生產分廠的廠長到小會議室開會,解決加班的問題。
五個公司的生產分廠如數來到辦公大樓的小會議室。天宇公司離這邊比較遠,那邊的生產廠長沒有過來。
遠峰是要先解決遠端本部的問題。得到好的效果,再行推廣。
後方分廠的廠長沒有到會,是因為他們那邊的情況,與一線生產分廠不一樣。
後方分廠的加班,工人們沒有意見,反而嫌加班時間少了。
因為後方分廠加班,大多數情況下是加工外協件。
遠端集團的後方分廠,大修,工具,熱加工,鑄造,其能力,在這座城市,處在一流領先水平。所以呢,外協的活比較多。
後方分廠在完成集團自家配套任務後,加大了外協加工的力度。這些分廠所得收益,上交集團一半收益,其它的留下來。
做外協件的利潤十分可觀。因為做的都是高精度外協件,一般小廠沒有相應的裝置加工能力。一個訂單,少則幾萬元,多則十幾到幾十萬元。
後方分廠也就捨得給加班的人工時。
那個加工件的工時核定,就是排程員隨意的事情。往往是估件給工時。技術工人手裡有絕活,往往能在一個班,即八小時內得到十幾二十幾個小時甚至三十幾個小時的加班費。
甚至有一個八級樣板鉗工,三天多做出一個模板,一下子就得到一千多元,相當於兩個多月的工資收入。
那個年代,一般工人的工資收入不高,也就三百元上下,即便是八級工的工資,四百元到頂了。
一線生產分廠,基本上就是流水作業,沒有多大的技術含量,工時給核得死死的,想多得半個小時,難。
如果管理者再在這上面剋扣,工人們就忍無可忍了。
結果,就是抗爭,上訴。
而,對於一家企業來說,一線生產的員工,關係到這個企業的穩定。後方的技術工人再多再好,不能直接出五個單列產品。
遠端集團是靠五個單列產品才打響遠端這個品牌。出這個活的,是一線生產工人。
為了公司生產經營的穩定,遠峰必須解決加班不合理這個問題。
公司裡有人質疑,遠峰身為董事長,一杆子到插到底,過問加班問題,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
“這個事,我是這麼看的。”五個生產分廠的廠長在小會議室裡坐下後,遠峰先為這個會正名,說:“我聽到了一個說法,說我揪住加班問題,是在撿芝麻丟西瓜。你們五位,是不是也這樣看,我不想問。但我需要做個解釋。我是西瓜不想丟,芝麻也要撿。”
二公司經理兼廠長楊小余說:“加班這個事,其實,工人們可以增加收入。”
遠峰問:“你的收入,也是加班才能增加的嗎?”
“......”楊小余討了個沒趣。
遠峰說:“你們都可以每天正常八小時。到了下班時間,回家,和老婆孩子享受天倫之樂。工人們,不需要這樣的生活嗎?
增加收入,不是靠加班來獲得。工人的收入構成,不能成正比,我們的設計上,有沒有問題?這個,當然,有一部分,不是你們管得了的事。我已經責成生企部拿出方案,董事會也要討論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