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總。我知道,你是想借著這個機會,搞一搞精簡機構。機關有幾十個部門,你為什麼要首先從財務部動手?”
遠峰對來到總經理辦公室的財務部長說:“五個子公司組建,不可能沒有財務人員。畢竟,這樣的子公司,也是二級法人單位。應該有自己的財務體系。”
柳姍說:“原先分廠,都有會計。”
遠峰說:“只有一個出納會計,做賬是統計員兼著。成公司後,那樣做,不行了。”
“可以再招聘財務人員。”
“遠端公司的效益,你知道。還有能力再招聘非生產人員嗎?”
“那也不能從財務部動啊。”
“那,你說,從哪動?”
柳姍問:“那,財務一塊,怎麼辦?”
“組建出五家公司後,集團這一塊,不需要這麼多的財務人員。”
“以前,不是這樣的。”
“以前是以前。以前還有地主資本家呢。現在有嗎?這不,情況變化了。”
柳姍被遠峰的話嗆得一愣一愣地。在遠端公司這麼多年了,無論是換了哪一任領導,對她,都客客氣氣。
唯獨這個遠峰,不把她柳姍當一回事。
新組建的五個公司需要財會人員,管理層的人可以理解,因為懂得。可,下面的工人們,怎麼想。
再說,即便新組建的公司需要財會人員,不必這樣急吧。
想精簡機構,可以先從別的部門開始。為什麼要先由財務部開始。
哦。明白了。財務部聽程頌的。程頌離開後,聽鄭曉海的。
那是沒辦法的事。誰當一把手,聽誰的。
柳姍想到這一大堆話,感覺上挺委屈的。她想說出來。她想告訴遠峰。你現在就是一把手。從今以後,我聽你的。
遠峰看柳姍有不把事情解決不離開的樣子,說:“從大局著想吧。這一次的動作,你也看出來了。所有的部門,都會涉及到。財務部只是先走一步。你還是配合一下我的工作吧。”
柳姍想到一個實質性的問題。
“遠總。經你這樣一弄。財務部只剩下三個人,包括我在內。以你下發的檔案看,所有部門,都要承包,還要見到效益。沒有效益,沒有工資。我不明白我們這三個人的工資,哪來?”
“你這裡出去的十二個人,工資由所在公司發。另外,他們還為你們財務部賺些錢回來。他們這些人,所在的公司,會按每個人工資的半數給你這邊款子。一個人一千元,就是一萬二,你三個人,還不大發了。”
柳姍差不多要氣到鼻子往一邊歪。如果不進行這樣的改革,遠端公司所有的資金,都要從財務部過,她採取雁過拔毛的手段,何止這點小錢。
財務部有十五個人,包括柳姍在內。現在,要抽出十名會計,進入這五家公司。另有兩句,被鼎力雙發公司借用。
財務部成了空架子。只留下兩名會計,一個總賬會計,一個成本會計。這兩個會計,還身兼另外兩個崗位,一個是出納,一個是記賬。
因為,職能管理部門的工資還要由這裡發放。
見來要求變通的事,沒有達到想要的結果。柳姍跺了一腳,離開。
她往鄭曉海的辦公室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