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子公司組建成功。問題來了。需要幾十人的銷售員,從哪來?
這時,梁家才就坐在遠峰的辦公室裡。
“遠總。這樣一來,銷售員缺人啊。”
遠峰告訴,“這個問題,會解決的。”
梁家才提醒道:“遠總。我揣摩了你的思路。這樣出來五家公司,生產上肯定要加量。由生產線上招銷售員,可能會對生產造成影響。”
“分廠的人不能動。那就從機關裡找。”遠峰說得是一臉的輕鬆,就像這個問題,已經解決了。
梁家才愣了一下。
明白了。遠峰這是要借這次組建五家子公司,對機關人員動大手術了。
一個四五千人的大企業,管理人員加上非生產人員,居然有近八百多人。
以前,在程頌手上,一直說要精簡機構。不僅僅是光打雷不下雨。反而,機關人員卻在增加。
到了鄭曉海接手,又多出幾個部門。
程頌和鄭曉海也是想精簡機構的。但是,容易嗎?
不要說機關裡的人員,即便是一些非生產人員,就如經濟民警隊,那麼多人,想減去一個,都不容易。
這裡面,涉及到關係網,而且是盤根錯節。
你動我的人。那,我這邊,你的人要不要動。
這就抵著勁了。到最後,只好雙方妥協。
在程頌手上,有一年,為了精簡機構,動起真格的。先是大會,後是各種會議,廠報,宣傳欄弄了幾期,全是關於精簡機構的意義啊,措施,方法啊。下發的檔案,一個又一個。
前後,花費了半年多時間,最後統計,精簡了三個人。
一個是公務員。那個時候收發報紙,給領導們打掃辦公室的,叫公務員。遠端公司有兩個公務員,歸兩辦管理。
其實,不用精簡,自然也會少去一個公務員。因為,這個公務員,去參加招幹考試,已經被市府錄用。
再一個是看大門的門衛,因為差兩個月就要到退休年齡。讓他先回家去待著,兩個月後來辦理退休手續。
還有一個,是個女同志。在資料庫當檔案員。她的丈夫是軍官。條件夠了,她正在辦理隨軍手續。這樣,她也就不用來上班了。
四五千人參加了精簡機構的活動,忙活了半年,只是精簡了這樣的三個人。
遠峰這次動念組建五個子公司,打出的是一套組合拳。順帶著,要解決機關人員過多,企業這方面包袱過重的問題。
當然,還有其它的問題,也要在這次的調整中順帶解決。
飯,得一口一口地吃;路,得一步一步地走。
需要試點單位。
財務部首當其衝。
這個試點,鄭曉海怎麼也不會想到。
同樣,身為財務總監又是財務部長的柳姍也沒有想到。
“遠總。為什麼要動財務部?”柳姍站到遠峰面前時,氣呼呼。
對於一直好強的柳姍來說,首先動了財務部的人,就等於是直接打了她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