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為什麼你會是這樣的人?
先帝停靈八十一日之後葬入帝陵, 原承思隨後登基。他所收到的第一個請求,是原博衍上書,自請帶妻子遷居南方。
原承思看著那摺奏本, 沉默了許久。
原承思和他一母同胞,看著他一路走到今天。他能看得出原博衍的能力和野心, 也感覺得到他對自己矛盾的態度。
他誠然對自己有著和其他弟弟對自己一樣的尊重,但又有其他弟弟所沒有的不甘。他有能力, 不甘平庸,但又只能蝸居上京、裝作一個對政事毫不用心的閑散王爺, 即便是原承思, 也可以諒解他心底裡那些不滿。
所以原承思對他一向是寬容的。
即便原博衍和原景時湊到一起, 攛掇著原景時生出野心,自己又在私下裡結識朝臣將領,無一日安寧地想要給東宮使點小絆子。
哪怕是在生母薨逝之後,原博衍依舊不夠老實,趁原承思處理林家焦頭爛額之時, 私自帶著異術士去見先帝,請令要殺印珈藍。
先帝彼時因發妻之死一病不起, 將所有事都交了出去,正方便了他這七殿下渾水摸魚, 拿虛假的訊息誆騙寧王, 讓他誤以為太子即位只在朝夕之間, 從而急迫不已地發動宮變。
他甚至不顧自己父親的性命,提前聯絡了龍馳副使樂無憂, 要她在最後一刻才能出現, 試圖在這一場亂局中漁翁得利。
原承思不是不失望的。
他們是血濃於水的親兄弟,父母對他的關愛不曾少於自己, 他亦從不曾虧待於他,可原博衍內心的不平衡仍舊無法抹除,哪怕是不管不顧自己的雙親,也不能看他安然度日。
但是原承思依舊可以放他一次,就像放過原景時一回一樣。
看在故去的父母面上,原承思可以考慮到他是自己唯一的親弟,再寬容地包容他一次,留他一家繼續在上京做一群富貴閑人。
橫豎原博衍明面上不曾過分,他又何必非要學那些爭議不絕的君王,將自己的兄弟趕盡殺絕?
心比天高,力有不逮,連光明正大都不能做到,原承思可憐他。
他手執禦筆硃砂,輕飄飄地將這道摺子否了。
但不過多時,原博衍便入宮來,再請一次。
他的臉上帶著十分虛偽的悲傷和嘆惋的表情,同原承思唏噓地說著這些天來發生的一切:為爭皇位,兄弟之間殺得血流漂杵,他留在上京,不過也只是徒增傷感。
他說想帶著妻子南下,一路走一走轉一轉,去南方看一看與北方不一樣的景緻。
在風流富貴裡活了二十餘年的王爺眉眼疏淡,同自己唯一的同胞兄長道:“陛下,或許日後還有能見的一日呢。”
年輕的皇帝心道:不會了,不會再見了。
他是真的放過了他的兄弟們,可是皇朝更疊,帝國落在了他的手中,他的兄弟們卻還是離開了他。
他們當然知道原承思的仁厚,這麼多年,他們這些兄弟,一直仰賴他的照拂。沒有人能越過他,他便以該有的自信和該有的仁慈寬厚面對他的兄弟。
可所有人都淡淡拉開了和他的距離。沒有人再稱他“皇兄”,取而代之的是一句恭恭敬敬的“陛下”,他們都退開了權利的中心,用行動告訴他,他們無意那個至高無上的位置。
即便是最親的人也一樣。四弟追隨流放的小林氏而去,八弟秘密趕赴南方軍中,與他同父同母的六弟,也來告訴他,大昭大好河山,我要去看一看,我要離開上京,再也不回來了。
原景時已經逃離上京,放出去追殺他的長信衛至今不曾找到他的蹤跡,顯見得他是提前做好了逃離的計劃,所以才如此遊刃有餘。
原承思淡淡地看著他許久,最後道:“你去罷。”
去放開磅礴的野心,才好叫他一網打盡。
齊王原博衍離京的那日,一道將望州行宮賜予齊王的旨意也傳了下來。原承思沒有打算安排人手在那裡盯著這個弟弟,他似乎只是想給他個能落腳的地方,告訴他,無論走到哪裡,他永遠是他的弟弟。
原博衍一路都沒有自恃身份,他低調出行,好像不再是一個王爺。他帶著妻女離開了上京,一路都在防備來自帝王對他的斬盡殺絕,可是一路上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
陶嫣始終袖手,冷眼看著這一切。
早在宮變那日,她便已經和原博衍爆發過一次大的沖突了。
彼時陶嫣半夜起身不見原博衍,一問方知原博衍入宮去了,心中只覺不妙,再難安睡,便派人悄悄去宮城打探。
宮變的訊息自然不會太快地傳出來,但形勢已是與往常不同。侍從回來回報,陶嫣心中惴惴,暗自命府中侍衛嚴陣以待,待看到淩晨時原博衍匆匆回返,她才稍稍放下心來。
只是一問之下,大吃一驚。
原博衍急匆匆地吩咐暗衛護送原景時出城,而後才對陶嫣說出宮中寧王發起的事變。他措辭謹慎,半遮半掩,當日倒是未讓陶嫣察覺不妥。
但等次日宮中傳出訊息,陶嫣還是發現了丈夫的欺瞞。
“異術士印珈藍勾連寧王逼宮犯上,被太子一道斬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