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我的偉大的衛國戰爭 > 第1720章 李森科與科學院

第1720章 李森科與科學院 (第1/3頁)

推薦閱讀: 千山青黛

“只要他不對我的事業指手畫腳,他是怎樣的人,或是得罪了多少人,跟我都毫無關係。”

楊明志定了精神,就是以這樣的態度等待著見到李森科本人。

今日的天氣還算不錯,空氣有些霧霾,給予楊明志的感覺,一切的煙塵都來自於那些高聳的煙囪。這裡不可能遭遇敵人的破壞,所有的工廠都能肆無忌憚的生產,排出廢氣亦是肆無忌憚。

煙塵會對莊稼造成什麼影響麼?例如減少了光照,使得本就溫暖期較短的新西伯利亞,種植的小麥產量無法達到預期。

或許李森科的技術手段,能為之帶來增產。

車隊直奔科學院所在地址而去,楊明志繞到城市的西北角,據波波夫所言,目視所及的這些成片的木屋,就是“蘇聯科學院”!

“局長同志,這裡雖然有些寒酸,我聽他們說,科學院的行政工作在去年剛搬來時就開始了,到現在,大部分的學術工作已經恢復。”

楊明志點點頭:“軍事方面的工作呢?我和關心,搬遷到這裡的科學院的諸多人員,他們有多少直接從事武器生產。我很想知道,我有多少同行?”

“這……其實沒有多少人。”

波波夫的回答非常簡練,的確,蘇聯科學家被一場世界大戰折騰,所有的工作都在艱難維持著。全聯盟的經費都很緊張,為了得到大量緊俏的戰略物質,聯盟不得不接受美國提出的《租借法案》。所謂先使用盟友的援助,待戰爭結束後,再慢慢還錢。

科學院對所有院士、專案組的科研專案分了三六九等,凡是與軍事國防有關係的專案繼續撥款,於此無關的,專案無限期暫停。

許多蘇聯院士跟著單位搬遷,其中一部分搬到了新西伯利亞。他們的科研經費暫停供應,所有專案成員領著配給糧,繼續聚在一起,自發的繼續自費進行自己的專案,這樣的科研進度之慢可想而知。

不過農業與遺傳學相關的研究依舊在進行著,只因李森科本人就是科學院院長,他擁有著科研方面的特權。

有道是同行才是最純粹的仇恨,李森科一生都在專注於農業研究,扶持親信打擊競爭者,軍事武器的研究他不關心也不緊張。

“科學院裡有兩個軍械專案部,我想您會感興趣的。”

“快講!”楊明志焦急催促。

“有一個科研小組,他們在研究子彈的材料與彈頭的空氣動力學。另一個小組,想要研發出更大威力的炸藥。還有其他一些小組。”

“子彈?炸藥?我想我們可以在未來進行合作。”

“當然!我已經和那些兩位專案負責人有所接洽,他們是願意合作的。”

波波夫順便又向楊明志介紹了一番該城軍械製造的境況:“目前,城裡有十家兵工廠。有的專職造子彈,拖拉機廠負責生產坦克地盤,有的工廠生產特種膠合板製造機翼,還有的專職生產多種型號火炮。”

轎車引領整個車隊進入科學院院區,整個院區是根據一所小學的校舍進行的大規模擴建。一年的時間,大量的俄式傳統木刻楞建造完成,它們大多是工作者的宿舍。至於辦公的地方,新西伯利亞市蘇維埃,斥巨資興建了一批磚石結構的三層小樓。

那些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樓房,或是科學院行政機關所在地,或是大量檔案資料存放地。

依舊從事研發工作的人們,大家的工作環境多半就是在一棟棟木刻楞裡。

楊明志還不清楚這裡的辦公狀況,他估摸著,日子比不過莫斯科,總是遠遠強於在沼澤地。

現在,他也沒有想著工作環境,他只想著,在與李森科見面後,馬上去會會那兩個專案組的人員,以商談合作的事。

……

科學院的存在,就彷彿在新西伯利亞師西北角建立了一座衛星城。本來,這座大城市也是吸收了大量的西部移民,城市不得不瞬間擴大。

蘇俄持續二十年的經營,城市的老城區已經全面了鋼筋混凝土建築,城市邊緣還有大量的傳統木刻楞存在。人人都堅信,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城市裡依舊要存在著大量的木質建築。

對於普通市民來說,住獨立的木刻楞可是比擠在混凝土構築的“鴿子籠”裡舒服。

“鴿子籠”是狹窄了,它只有一個好,房屋實現了集體供暖。但這並不意味著住木刻楞就是寒冷,恰恰相反,每一棟木屋都有自己的壁爐系統,想要屋裡暖和,外出撿柴火即可。

科學院院區不同於城區,大量的木刻楞是統一建築的,它們呈矩陣排列。

坐在車上,楊明志已經感受不到車子的震動,只因院區不但鋪設了水泥路,主幹道更是鋪了柏油。

大路兩側都是成片的木刻楞,它們的外形完全一致,排列無比整齊。定睛一看,只見每一棟木屋的木牆上,都有油漆標註的編號。

最新小說: 團寵萌崽在冷宮乘風破浪 大明馬弓手 大明嫡子 模擬人生:皇帝養成計劃 崛起華夏帝國 三國之從黃巾起義開始攻略天下 三國:系統騙我給曹操打工 贗天子 縣令也瘋狂 重生隋煬帝:打造史上第一帝國 大明皇家維修工 大明:我成了道士皇帝 重生美國之大奴隸主 大靖梟龍 毒醫狂妃要和離 與君來之陳瀾篇 國姓竊明 黃梁元年 替嫁神妃,把錦鯉團寵虐哭了! 皇兄,我來助你復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