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基拉的性子,從不是爭權奪利的,會非常順從喬治亞娜王後。
至於喬治大公,估計也不介意有人代勞處理王室各種麻煩事,他還能少操點心,何樂而不為?
如此,喬治亞娜王後能重返列支敦斯登,重新變回高高在上的王後,還能以這個身份,與各國王室交際,光鮮亮麗,這大概是她最想要的了。
而這份權利,尼克勞斯侯爵夫人不可能讓渡給她,只有基拉可以。
所以從這方面是能把人拉攏過來的。
至於她有沒有辦法影響奧地利,這毋庸置疑,她的姐姐已經是王太後,現任奧地利國王是她外甥。
在奧地利王後面前,她這個小妹妹還是有幾分臉面的,何況發表一些對奧利地有利的言論,懷疑尼克勞斯侯爵上位,會不會讓兩國關系變僵,本也是處於她這種位置會考慮的。
王太後和奧地利國王都不會覺得有任何問題,再煽動煽動,那邊自然會行動。
卡列寧和科羅溫對視一眼,立刻思量要怎麼運作,才能讓這一切看起來天衣無縫,沒有任何人推動的痕跡。
蘇葉不理他們的彎彎繞繞,“有反對喬治大公的,也有對尼克勞斯公爵不利的,那處理中立地位的報紙,就該兩不相幫,又反複橫跳。”
報紙嘛,不是非得立場鮮明,今天發表有力你的文章,明天又反對你,都是很正常的。
所以各種陰謀論都可以上,把水攪渾。
比如警察署屬於尼克勞斯一系掌管,隱瞞真相抹黑喬治大公。
再比如喬治大公性格怪異,不是合格繼承人,甚至要娶平民女子為妻。
總之真真假假,到最後誰也分不清真相,只能靜待事情發展,而不發表言論了。
這時,大使館可以站出來公開宣告,對於調查的正確性産生懷疑,但又無法幹涉他國內部事務,對目前喬治大公的處境很擔憂。
這麼做,是為了逼警察署不得不把調查權讓渡出來。
不讓的話,就代表他們想要掌握在手裡,偽造證據!
“那麼,你們有合適的調查人選嗎?”最重要的,是選擇一位可靠的調查人員,同時他得具備號召力,讓人相信他的權威。
說實話,科羅溫想不出有誰能擔起這個職責。
蘇葉笑著攤手,“這就看你們了,”她是沒這個人脈的。
科羅溫也沒有,他期待的望向卡列寧。
卡列寧沉思了一會兒,緩緩吐出一個名字,“阿特利如何?”
“阿特利?”科羅溫一愣,隨即恍然大悟,“是那個寫了《完美密室謀殺案》的阿特利?是了是了,他的書暢銷全球,由於寫的過於真實有代入感,許多人都覺得,這是阿特利的真實經歷,他就是書裡的偵探!”
確實有這樣的言論,自從書爆火後,就興起了尋找書中偵探原型的熱潮。
這當然找不到,畢竟是虛構的人物,但很多人相信,作者就是偵探,對他推崇備至,甚至封為全世界最厲害的偵探!
蘇葉也雙眼發亮,不管這位阿特利是否能破案,但能見到如此厲害的作者,和他交流一下寫作技巧,也是極讓人興奮的事。
看他們如此期待,卡列寧頓了頓,“他目前在瑞士度假,我給他寫一封信,大使先生可以向副首相施壓,讓他同意讓阿特利介入調查。”
阿特利雖然是俄國人,但並非官方人員,列支敦斯登政府並不會産生忌憚。
而以他的名望,民眾也會相信他調查出的結果。
至於阿特利有沒有本事調查出真相,畢竟他只是作者,不代表真的具備偵探才能,並沒有被三人放在心上。
畢竟他們只是需要一個介入調查的切入口,他們會在背後給予幫助和支援。
三人商量完,科羅溫立刻離開,去執行計劃。
蘇葉則滿目期待的看向卡列寧,“阿特利是個什麼樣兒的人?你們怎麼認識的?”
卡列寧神情略微不自然,“你很快就會見到,”後面的問題直接省略了,說完站起匆匆留下一句,“我先去寫信。”
蘇葉:……
不是我就好奇問問,你跑什麼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