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這輩子也就這樣了,唯一的寄託就是女兒英蓮,去哪裡都無所謂。
如果丈夫給林家當老師,能對英蓮的未來有所幫助,那當然要去做。
有了妻子的支援,甄士隱不再猶豫,給林族長回了信,然後讓妻子收拾行李。
倒也不必大動,帶些日常衣物,然後把財物帶走,像房契地契之類的帶上,金銀也都換成銀票帶上。
林族長收到他的回信大喜,忙命人安排船隻,護送他們一家三口去揚州,一邊給林如海送信。
在林族長的安排下,甄士隱一家順順利利坐上了去揚州的船隻。
登船之時,突然聽到旁邊有人念詩,“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
他不由轉頭看去,正好有一艘小舟靠近碼頭,舟上站著一個落魄中年文士,對著姑蘇的風景心生感慨。
他在心裡補上下面兩句,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2
果然應景,只他不是送朋友遠行,而是自己即將離開罷了,但不捨的心情是一樣的。
他本想搭話,和這位相貌不凡的男子攀談一二,又覺自己遠行,不過是泛泛之交,未來或許不會有交際,那又何必交談呢,徒惹傷感。
旁邊的小舟靠岸,船家拿出兩個包袱,“賈先生,這是您的行李,船錢一共一兩二錢。”
“好的,多謝船家,”那位被稱賈先生的男子付了船錢後,上岸離開,很快就消失在碼頭。
這邊,甄士隱的船也開了,他不再看風景,轉身回了艙房。
幾日後,甄士隱一家抵達揚州,被林如海夫妻熱情招待,賈敏為他們收拾了一個獨立的院落,靠近西側門,出去很方便,且與後院獨立開來,又不受前院衙門打擾,實在是個清淨的好住處。
院子裝修極好,十來間屋子,一家三口加上三個僕人,住著相當寬敞。
賈敏見他們只帶了三個僕人,又特意撥了幾個下人過來照料,不過這些人不住在這景秀院,只白天過來做活,給足了甄家空間。
甄士隱非常滿意,即便知道要教的學生不過周歲,也沒有覺得不滿。
林玄玉還小,每天也不過學習一個時辰,其餘時間,甄士隱盡可以隨意安排。
林如海沒時間陪他,安排了林管家的兒子,帶著他遊覽揚州,並結交了一些和他志趣相投的文人。
甄士隱從一開始的不適應,很快就樂不思蜀,覺得日子過得既清閑又有盼頭。
甄夫人這邊,和賈敏相處融洽,英蓮生的精緻,眉間一點嫣紅,讓賈敏愛得不行,時時請甄夫人帶著女兒過來一處說話。
蘇葉這邊,基本是自己看書,要是有不懂的,會去請教甄士隱。
甄士隱在錯愕過後,對蘇葉的表現簡直驚為天人,在林如海的安撫下,也知道了林家的意思。
林家有如此天之驕子,也怕樹大招風,從不對外宣傳兒子的聰明。
甄士隱聞言,立馬表示自己會保密,他信守承諾,連妻女都沒說。
如此人品,不由叫林如海更加放心,把兒子的教育全權交託於他。
蘇葉見他如此識趣,也不再閉門造車,每天抽出一個時辰,去聽甄士隱講學。
由於她和林玄玉的進度不同,是分開授課的,因此甄士隱的工作時間,增加了一個時辰。
不過他一點都不難過,甚至還頗為驚喜,畢竟蘇葉學習的速度實在驚人。
哪個老師面對這樣天資卓絕,學什麼一點就通,還有自己想法的學生,不會覺得驚喜呢?
蘇葉時常給他與成年人交流的感覺,這讓他大大滿足,對待學問不由越發認真。
他年輕時進學都沒這麼上心,人到中年,反倒開始熱愛學習了,也是沒想到的。
由此還減少了外出遊玩的時間,下午也待在書房學習,就怕自己的知識儲備不夠,教不了蘇葉多久,那就太丟人了。
甄夫人沒想到,自己一向性格淡泊的丈夫,竟有一天也開始頭懸梁,錐刺股了。
她覺得驚奇之餘,把女兒也扔給丈夫,讓他教導女兒認字學習。
教別家孩子是教,自家女兒也不能落下。
甄士隱沒有拒絕,稟告林如海和賈敏後,就帶著自家和林玄玉差不多大的女兒,一起抱來啟蒙吧。
教導過後,他也發現了,自家女兒雖然不如林玄玉聰慧記性好,也是極聰明的。
兩人一起念書,並不會比林玄玉落後多少,且她是安靜的性子,比林玄玉更能坐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