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要是在他任上做成了,絕對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功勞,何愁拿不回權柄,就是青史留名都夠了。
那畢竟是千百年來,各個朝代帝王都沒解決的邊關危機,在他一朝有希望徹底解決,如何不叫他高興!
太上皇瞥了新帝一眼,心下不愉,但也沒多說什麼。
雖然他想要打壓這個兒子,但在這種涉及整個大楚安穩的國策上,是不可能亂來的。
父子倆默契的認同了此事,並交給張老和他兩個兒子負責。
張老明面上仍是太傅,並沒有委派其他職務,暗中坐鎮京城,為邊關提供支援。
因目前新帝沒有立太子,太傅這個職位無用武之地,張老大部分時間可以在府裡教孩子。
他帶在身邊的教導的,除了自家孫子,就是那三個徒弟了。
另外,他還特意拜訪了一趟榮國府,想和賈老太君商量,把賈璉帶在身邊教養。
賈老太君當然樂意,張老是什麼,文壇大佬,孫兒能得他外祖父教導,再好沒有了。
不過她面上有點赧然,“是我對不起老親家,老大媳婦過世後,那孩子就養在我膝下,看著小小的人兒一點點長大,又從小沒了母親,父親也是不靠譜的,我難免偏疼了些,縱得他無法無天,上學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還請老親家不要嫌棄,該打打,該罵罵。”
張老嘴角抽抽,想到賈赦的德行,心裡有了不好的預感,不會又是另一個賈赦吧?
作為太子伴讀,賈赦當然也是他的徒弟,只不過這小子從小就不愛讀書,和陳景軒完全不一樣。
因為出身尊貴,生活順遂,又有老榮國公夫人縱著,這小子天不怕地不怕,整日吊兒郎當,說不好吧,也沒有,就是學習態度極其不端正,整日喜歡那些玉石古玩。
這樣的人,本來不該當太子伴讀的,誰讓他父親是深受皇帝信任的榮國公呢。
深吸口氣,張老暗自下定決心,無妨,才只有十一歲,性子還能掰過來,實在不行,讓他學個眉高眼低,以後繼承賈恩侯的爵位,也不至於餓死。
“他能養在老太君膝下,是您當祖母的慈心,豈有怪罪之理,聽說存周的長子在族學讀書,學問如何?”張老想要賈璉的教育權,讓賈母這個老祖母不得插手,少不得許出一些好處去。
比如把二房的賈珠也叫過來一起學習,反正一個是教,兩個也是教。
到時候不聽話,他只管打自家外孫,賈母也沒什麼好說的。
賈母眼前一亮,感激道,“珠兒那孩子自小被父母拘著,確實要聽話一些,就是腦子不靈光,於學問上只知道死記硬背,親家您願意幫著調教,老身可真是感激不盡。”
張老是什麼人,不說文壇魁首的地位,就是他教學的水平,那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除了自家那個大兒子,張老的徒弟各個都成才了,且太子和齊國公府的陳景軒更是文武全才。
珠兒能跟著璉兒沾光,被張老教導,她當然激動不已,彷彿已經看到了賈家下一代,像張家人那樣,各個高中進士。
“只是還請老親家稍等,他們都隨父親扶棺回金陵了,我這就寫信催他們回來,”賈母一連聲喚人,要立馬派人去接兩個孩子回來。
張老見此,略微坐了坐,就告辭離開了。
王夫人和刑夫人得到訊息,都過來詢問什麼事,生怕是金陵那邊出事了。
賈母很高興,對著兩個兒媳一連聲吩咐。
等知道張老收徒這樣的大好事,王夫人喜不自勝,她才是最迫切希望兒子出息的那一個。
賈璉尚且有爵位可以繼承呢,但他們二房卻什麼都沒有,丈夫為人迂腐,孃家二哥都不看好,她可不就指望兒子嘛。
而珠兒在學堂的表現也最好,奈何族學的先生學問有限。
不是她看不起賈代儒,是他本身也就是個秀才,如何能教出狀元之才。
王夫人總覺得,族學的水平,耽誤了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