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祭田的事,之前彷彿聽說,族長想購買一些好田,充做祭田,專門用來培養族中子弟?”賈敏試探問道。
“是有這麼回事,”族長意外她竟然知道。
“這是好事啊,知道後我立刻給夫君送了信,他也是極為贊成的,讓我取出五千兩,交於族長,也算我們盡一份心。”賈敏立刻道。
五千兩已經很多了,現在姑蘇上等水田大概是三到四兩一畝,五千兩能買下一千五百畝。
更何況林如海有錢,林家其他人也不逞多讓。
林家本就是傳承了許多年的大家族,底蘊自不必說,族人即便沒有科舉,過得也不差,像族長家,就擁有姑蘇郊外一整個山頭,和山下好幾個村子連成一片上萬畝良田。
即便有一大半是屬於族裡,算作祭田,可也是交給族長管理的,他取用一些也無妨。
除此之外,林家還有別的收入,像商鋪之類的。
林家自己不做生意,但好地段的商鋪不少,租出去每年光租金就不少了。
林如海一家就出了五千兩,其餘人家出一點,湊夠一萬兩,就完全夠了。
三千畝良田,每年的出息至少在六七百兩上下,光是用來培養子弟,怎麼都夠用。
因為林家已經有了族學,且有專門用於族□□轉的産業,每年收益超過了五千兩,開個書院都夠了,何況林家的子嗣也沒多到這種地步。
其實族學裡,有一大半是親戚家的孩子。
賈敏以為族學中親戚家孩子多了,其中難免有家中困難的,林家樂善好施,不僅不會要學費,說不得還要貼補一點,所以不夠用了,族長這才想著,多置辦一些良田,讓族學更富裕些。
林如海得知,來信說這是好事,培養子弟,不管是不是林家的,都是善舉。
他們既不缺錢,那多資助一些,就當給兒子祈福了。
族長沉吟了一會兒,還是決定解釋清楚,“想來是你聽差了,我確實有這個意願不錯,但不是為了族學,族學那邊的錢財盡夠了。”
賈敏一愣,“那是?”
“是有那麼幾個孩子,於讀書上沒什麼天賦,識字後再繼續,也不過是浪費時間,我就想著因材施教,既然他們有別的興趣,培養培養,以後興許也能出息。像三房淘哥兒家的小子,自小就對算盤珠子感興趣,他母親在她旁邊撥算盤算賬,他光聽一聽,就能比母親算的還好,那時只有三歲。後來上了學,他一背書就犯困,淘哥兒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就是不開竅。偏一看起《九章算術》來,就精神百倍。”
族長想到那孩子,頓時覺得樂呵,“他父親就想著,要不找人教孩子這個吧,林家也不是非要孩子走科舉一途,雖則算術以後的出息有限,但如果能專精的話,興許也有點用。於是淘哥兒家就為他專門請了夫子。”
“我得知後,想到族學也有幾個實在不開竅的小子,就想專門設一處學堂,培養他們學點別的吧,實在不行,教一些庶務也是好的,說不定還能壯大林家産業呢。只是這樣一來,花費就大了。”
一對一培養,可比在族學一起學習還費錢,關鍵還是看不出未來是否會出息的課程。
不僅族裡人覺得浪費,與其花時間金錢在這些孩子身上,還不如集中資源在那些能科舉進士的族人身上呢。
就連淘哥兒這個親生父親都是這樣想的,他的兒子不爭氣,那就不要在族學裡佔用資源了。
所幸他有錢,能單獨培養兒子。
那些兒子孫子爭氣的,更不願意族長分一部分資源出去。
林家再是和睦,也是個大家族,中間各種聲音不少,只是族長一脈自來就是嫡支,為人公正大方,又有林如海等出息的族人支援,無人能動起其地位。
但族長也要顧及族人的感受,不能強壓他們同意一些看起啦並不那麼合理的要求。
哪個家族不是把全部希望寄託在會讀書,有機會考中科舉的子孫身上,去另外培養‘愚笨’孩子這種事,除非你家錢財資源都不缺,即便那‘愚笨’是孩子的聰明點錯了地方,也是如此。
因此在和族人商量過後,見大部分人都不同意,他就想自己出錢,購買一些土地,用作以後這部分孩子的培養開銷。
能培養多少算多少,都是林家的孩子,能為他們找一條出路,也是好的。
他不知道賈敏從哪裡聽到的訊息,但林如海是正經的科舉進士出身,大概也認為讀書最好吧。
賈敏聽明白了,忙道,“族長多慮了,夫君一向認為孩子,出息不一定非得體現在科舉上,能有一門技能,未來生活無憂,也是不錯的。”
她瞄了一旁軟榻上玩耍的蘇葉一眼,這還是之前她見那些孤兒被接走,詢問林如海才得知的。
原來這些孩子要被送去學習一些目前科舉用不到的東西,但有這位在,以後一定有大用的東西。
她不理解是什麼,但想來夫君都支援,未來一定錯不了。
未來或許不再是儒生的天下了,林族長能未雨綢繆,或許他們林家以後真會出幾個科舉之外的人才呢?那也不錯!
當然這事不能透露出去,賈敏對族長的想法大加贊賞,並把錢匣子推過去,“還請族長不要推辭,暫且先用著,要是不夠了,請一定寫信來,我和夫君定全力支援族中子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