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裡是太上皇讓出來的,有一大半伺候的人,都是原先太上皇留下來的,新帝哪裡敢用?
不僅如此,新帝的皇後只能管新帝嬪妃,無法管到太上皇的後宮中去,於是宮權也被分開。
再加上甄貴妃代掌宮權十幾年,早就把自己的觸角延伸到皇宮每一處角落。
所以新帝在皇宮的安危不穩,急需要培養自己人,然後剔除其他人的勢力,包括太上皇的。
劉公公也想成為夏金忠那種的首領太監,可惜他不是跟在太上皇身邊長大的,是後來的,並不得太上皇重用,手裡的人脈有限,遠遠比不上夏金忠。
於是他就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把宮裡一大批老人放出去,反正這些人是太上皇的手下,是甄貴妃的人,是太上皇後妃的人,就是不是新帝的人。
果然,新帝聽完非常感興趣,老人放出去了,就打亂了其他人佈局,他可以趁機提拔忠於他的人。
且這理由合情合理,為了太上皇祈福,順便還能積攢功德什麼的,這也是為太上皇著想嘛!
淩雲子功德多了,就可以讓修為更高,爭取盡早晉級,好根治太上皇的病。
這樣的話擺出來,無論是誰都不能明面上阻攔,就連太上皇都會樂意的。
就這樣,新帝藉著淩雲子的話,清洗了一波後宮,把後宮勢力打亂,重新洗牌。
順便地,他把自己宮內有可能是眼線的人,全都清出去了。
那些關鍵位置,像禦膳房總管,廣儲司,慎刑司等宮廷內務機構,全換上了自己的親信。
而被查出來,是甄貴妃和其他太妃們的手下,除了她們身邊貼身伺候的人,全都被送出了宮。
這一舉,新帝大獲全勝,其餘人損失慘重,在後宮的勢力被斬斷個七七八八,就連太上皇也一樣。
雖然明面上,他的人沒怎麼動,只是被調崗了,調到東邊各個宮殿負責去了,還是主管,權利沒變。
但他們再也接觸不到新帝了,太上皇就不能監視新帝的一舉一動了。
太上皇很生氣,這是拿著雞毛當令箭啊,新帝這位置還沒坐穩,就想和他掰手腕。
那可不行,再這麼下去,他豈不是要像唐高祖李淵一樣被囚禁?
不僅失去了權柄,還失去了自由,這是太上皇決不能忍的!
正好,淩雲子的丹藥,讓他好了大半,當即召集朝臣,讓他們對新帝陽奉陰違。
現在朝中的臣子,可都是太上皇一手提拔上來的,大多對太上皇忠心耿耿,即便有那想投靠新帝的,也不敢輕舉妄動,免得變得被太上皇惦記。
要知道現在大部分權力還在太上皇手裡,萬一看他們不順眼,直接下令罷官怎麼辦?
於是一朝天子竟然坐起冷板凳,不僅在上朝時,沒人接他的茬,按他的命令下去做事。
就連之後處理過的奏摺,都要被送到太上皇處,讓太上皇重新審閱,才能下發。
也就是說,太上皇一句話,就架空了他!
新帝面色陰沉,氣得在太極殿砸了無數擺設。
他再是想不到,當皇子的時候,還可以監國,並大部分事都可以做主。
當了皇帝之後,卻處處受阻,事事需要上報,徵求太上皇同意不說,他提議的臣子全部被駁回,有的甚至還被太上皇指責為奸佞不可用!
明明太上皇之前也誇過此人忠心,新帝知道,太上皇在打壓他,不想要朝中位置換上他的人。
他知道之前後宮整頓太著急了,惹了太上皇的眼,但他已經忍了這麼久,難道當皇帝了還要忍?
憑什麼?!
正好這時,江右良的秘折進了京,伴隨而來的,還有一份份能致甄家於死地的證據。
甄家?
新帝心想,瞌睡來了有人遞枕頭,他果然是天命之人!
只要處理了甄家,就可以廢了甄貴妃的兒子,如此一來,太上皇的子嗣中,唯他一人!
到時,他就不用擔心太上皇會廢了自己了,可以大展手腳,任誰都掣肘不了他。
那些不聽話的老臣,換了便是,太上皇該頤養天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