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放入皇家園林,在特定的時間門,會開放給百姓欣賞。
像金明池,在寒食節就會開放。
等到大家在金明池欣賞到這些美麗又不同以往的鮮花後,玉英園會更出名,那些鮮花的價格會炒上天價。
但那還不夠,蘇葉還想辦一場花宴,和其他的賞花宴不一樣,只邀請美麗的少女,在花園裡手拿團扇撲蝶。
之後再讓畫師把這美好的場景畫下來,接著聘請一些平民姑娘,身穿裝飾著鮮花的裙子,拿著團扇出行。
一長排美麗的少女,手持團扇,挎著裝滿各色鮮花的籃子,多麼亮眼的風景線,必定會成為當年的盛事,叫人津津樂道。
而透過這樣的宣傳,她的花卉會更加出名,也更加昂貴。
這是她臨時起意想出的法子,不過她想,這法子也沒什麼不好,一定能引來轟動。
至於這其中會遇到的問題,比如去哪裡找那麼多蝴蝶,那些漂亮的貴族少女們是否願意前來並被畫,平民少女又是否願意遊街,賺這一份錢?
這都不是問題,首先,宋人沒有想象中的那麼保守,她們在特定的節日是可以大大方方外出的。
至於有些貴族少女,不願意畫像流傳出去,這不是提前考慮好了嘛,有扇子遮擋容貌,只需露出她們精緻裝扮好的發飾,或者額頭的彩妝。
到時候只要提前交代好畫師,哪些人可以畫正面,哪些人需要含蓄即可。
其實除了家教格外嚴格的,大部分貴族少女是可以被畫的,只不過那畫不能傳到外人手裡,只能在貴族之間門流傳。
不然那些相親用的畫像是怎麼來的?
宋朝的婚約大部分都是透過媒人介紹的,有那機靈的媒婆,在介紹的時候不光會說得天花亂墜,也會拿上男女方的畫像,給雙方的父母過目。
所以家長手裡擁有未婚少男少女的畫像非常正常,她只要注意,請來的畫師是女性,而這些畫不做別的用途,只送給一些貴婦人和小姐們欣賞即可。
反正蘇葉本來的目標客戶就是她們,至於外面的百姓,她計劃了平民少女遊街啊。
至於女畫師,這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宋朝女性讀書的不多也不少,其中擅長繪畫的也可以找出一些。
蘇葉已經有了目標人選,就是那些青樓女子。
宋朝的青樓女子分幾種,一種是最好的,她們能文詞,擅談吐,可以品評書畫,甚至能寫詩作詞,才華不下男子。
還有一種擅長琴棋書畫,詩詞歌舞。
只要花得起價錢,就可以把她們請來畫畫,而蘇葉最不缺的就是錢了。
反倒是怎麼請來那些千金小姐是個問題,依照蘇葉現今的身份,和她們幾乎沒有交集。
但這也不著急,大不了她以鮮花為名,只要來參加她的賞花宴,就可以在事後帶走自己最喜歡的一盆鮮花,相信那些對鮮花有喜愛的人,一定會來的。
而蝴蝶的問題也不是大問題,從現在開始,花錢請鄉下人去捉,養在莊園裡幾日,等到當天放出來,短時間門也不會飛離。
最後就剩下平民女子,這個就更簡單了,她們實際上比富貴人家的小姐更自由,因為她們通常要幫著養家,幾乎沒有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規矩。
宋朝商業發達,你能看到很多事業女性,除了女掌櫃,還有繡娘,簪娘,扇娘,紡織女工等等。
街邊擺攤的,很多都是一家家出來操勞,除了男主人女主人,一般他們長大一點的女兒兒子也都在。
在這種情況下,少女出門幾乎成了常態,沒人覺得有什麼不對。
至於那些迂腐的文人,他們迂腐的物件也到不了平民少女的頭上,畢竟他們的視線更多看向大家閨秀,或者是……青樓女子。
平民姑娘,很多時候都是被忽視的存在,文學作品裡面不會有,甚至被提及都不可能,就更沒人對她們指指點點,要求這個要求那個。
只要那些文人不唧唧歪歪,弄一大堆規矩,平民家庭還是務實為主,會讓家裡的女兒參與勞動。
有那疼愛女兒的,甚至會送她們去學一門手藝,比如刺繡,比如紡織,等到她們長大出嫁,也有了能賺錢的營生,不僅能嫁的更好,還能受到夫家的尊重。
所以只要蘇葉肯開價,有的是人願意賺這一份錢,反正這又不是壞事,指不定還會因此把她們的美名傳出來,讓未來丈夫婆婆看到她們呢?
再次強調,宋人愛美人,因此這時候的婆婆也願意娶個好看的兒媳婦。
不為別的,要是兒媳婦好看,生出漂亮孫子孫女的機率都大點。
而在宋朝,好看的人是真的有優勢的,體現在方方面面。
比如科舉,如果你足夠好看,即便才華比不過其他人,可容易被官家看見,放在身邊當翰林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