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吧你,對了,那個李瑤現在應該開始阿昔洛韋治療了。多虧你的堅持,才有了李瑤的對症治療。”李琦感慨一句,“要是檢驗醫生都跟你一樣,堅持金標準診斷,我們臨床又何必擔心檢測結果不準呢?”
“其實,是我們李主任的動脈取血起到了關鍵作用。畢竟是呼吸道的病毒,這動脈血取樣是最佳選擇。哎,我們檢驗懂得動脈採血的人太少了。”曾瑩感慨一句。
“咱們檢驗科?我怎麼記得某人一年前可是發誓找個機會一定離職的人呢,要不是我那一頓飯,你肯留在檢驗科?”李琦打趣道。
“我……我那時候不是臨床思維嘛,一直覺得檢驗科……一直覺得……”曾穎不好意思說下去。
檢驗科在臨床是怎樣的存在?
有人說檢驗科是臨床的先鋒部隊,有通訊兵和偵查兵的本事。
但是大多數臨床認為檢驗科就是一個拿著旗幟指揮大方向航道的作用,不具備細節決定成敗的偵探功能。
為什麼不具備?
曾瑩嘆息一口氣,正如李琦說的,檢驗科發展到現在,很多檢測技術不是檢測的金標準,而是替代檢測。
既然不是金標準,在金標準確診技術只有80%正確的情況下,替代檢測能有多少呢?
正如廖清玄那天斥責的那樣,也許檢測結果正確也真的只有51.2%64%這麼多。
“檢驗科應該重啟對金標準確診檢測技術的研究和重視了。”曾瑩嘆息一句。
“怎麼,你想起什麼了?”李琦好奇的問道。
“我想起剛入這家醫院的時候,李主任跟我講的那三個故事,那三個發人深省又讓人不得不深思的故事。”曾瑩皺起眉。
那是曾瑩應聘結束後的下午,李亞決定收納曾瑩入檢驗科,李琦因為是曾瑩的同學,又是推薦曾瑩來醫院應聘的介紹人,於是一個飯局在醫院旁邊的火鍋店開始了。
曾瑩百無聊賴的看著手裡的可樂瓶,因為讀本科的時候,他倆一個班長,一個班支書,於是兩個人經常在李琦家裡開會。
一來二往的,曾瑩對李亞並不陌生,甚至李亞對曾瑩的喜愛,一如父親對女兒一樣。
因此在李亞和李琦這對父子面前,曾瑩是完全放鬆的。
曾瑩無比低落的看著菜碟裡面的菜,抬起頭看向一旁的李琦,李琦正在吃的大快朵頤,還不開心。
“小曾,怎麼不吃了?”李亞抬起頭看向曾瑩,雖然知道曾瑩因為沒有入呼吸科而情緒低落,卻還是安慰道,“其實吧,進入我們檢驗科也不錯的。”
“李叔叔,說實話,我上大學開始,真正想做的是一名醫生,我不想做醫生背後的那個醫生。”曾瑩情緒很低落,她覺得今天開始,她可能真的與大夫這兩個字告別了。
“別難過,其實做檢驗醫生也沒什麼不好,醫學檢驗不是可以考醫師嗎?我聽說有檢驗醫師這個職稱,而且只有臨床學歷或者五年檢驗本科的才有資格考試哦。”李琦安慰著。
“檢驗技師與檢驗醫師,一字之差又有什麼區別?不還是檢驗?”曾瑩的內心裡還是看不上檢驗的。
李亞笑著拿起杯子,看向這個低落的孩子,“小曾,我給你講幾個故事,怎麼樣?”
“故事?”曾瑩納悶的看著李亞。
“大約五年前吧,我遇到一個老人,好像是……慈溪那一帶的,那個老人曾經是個海員,年輕時候年輕力壯,做過不少有益於鄉鄰的大好事,只是可惜啊,最近幾年一直腰痠背痛腿抽筋。”李亞一邊說著一邊笑著。
“爸,你是不是又要說這個老人來檢驗科檢驗的時候,誰都檢驗不出來,就你檢驗出來了?”李琦沒好氣的翻個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