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盤古開天闢地,劃分天地渾濁,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中華大地由荒莽到繁榮,物盡其能。
皇帝禪位至夏啟,啟廢公立私,止部落衝突,創歷四百餘年夏王朝,華夏民族由此形成。後傳位十四世至夏桀,桀遷都於斟鄩,荒淫無度,暴虐無道,諸侯不朝。
商湯自黃河以南,揭竿而起,鳴條滅夏,創立商朝,三十一世傳殷紂。
殷紂本是文武雙全明智之主,後取禍於女媧娘娘,受妲己之惑,殺妻誅子信讒言,紊亂朝綱絕倫紀。
西岐之主姬昌,勤於政事,廣羅人才,後八百鎮諸侯會孟澤,子牙出山輔周主,牧野之戰敗殷紂,創大周王朝,歷世八百餘年。
本書故事緣起夏桀,成於西周之末。
傳聞夏桀末年,從褒城飛來一龍,降於王庭,口流涎沫,作人言,謂桀王曰:‘吾乃褒城之君也。’
桀王恐懼,召集士卒,喚太史,問曰:孤欲殺龍,可知兇吉?太史佔之,曰不吉。
王曰:孤命人逐之去,吉否?再佔,又不吉。
桀王問之:為之奈何?
太史答奏:神人下降,必主禎祥,神龍在上,口吐人言,涎水橫濺,龍涎乃龍之精華,收之必得鴻福。
桀王尊其言,命人收藏龍涎於國庫中。神龍盤桓少許,自騰空而起,不見蹤跡。
可笑桀王藏龍涎未獲鴻福,還落個家敗國破,未得善終。此是後話,不表。
單說那龍涎藏於國庫七百餘年,到周朝歷王時,發七色祥彩。周曆王命庫丁開盒觀之。
侍臣開啟金櫝,手捧金盤呈上。歷王將手接盤,一時失手墮地,所藏涎沫橫流庭下,化成兩團龍元,盤旋於庭中,內侍逐之,直入後宮,鑽入一婢女腹中,不見蹤影。
此婢女懷孕七七四十九年整,產下一對金童玉女。後宮之主姜後因婢女不夫而孕,視為不祥之物,命溺於河中。
那對金童玉女本是龍之子女,根本無懼水火,便潛在水中,隨波漂流,一直飄至褒城。
第一章:初得姓名拜恩師
上古時代,神、龍、異獸遍佈神州各地。自大禹治水時期,神諭漸散,神人消失,神龍所剩無幾,各類異獸也顯有出沒,它們究竟去哪裡去了,無人知曉。
周王朝境內靠西的邊域,有個名叫褒國的小國,當時周主權勢闇弱,各路諸侯掙權奪地,戰亂不休,而處在邊疆的褒國由於地理位置不起眼免於戰亂,偏居一隅。
褒國西面有座二巫山,山高有千米,山底部全是陡峭岩石,高不可攀,在往上一些是喬木及雜草,最頂端地勢高聳,氣溫異常寒冷,常年飄雪。
褒國南臨荊楚之地,東接大隨國,氣候溫潤,民風淳樸。
從褒國中心城市褒城向西望去,可以看見二巫山被鮮明的顏色分割成三層,最底層呈黑褐色,中部是植被覆蓋的灰綠色,最上層被浮雲遮住,偶爾漏出一角,有時像是白雪,有時像是紅褐色的岩漿。
聽住在山角的人說,二巫山對面是世外桃源,人間仙境,四季永春,鳥語花香,是仙人後輩居住的地方,哪裡民風淳樸,男才女貌,去哪裡生活其樂無窮。
也有人說,那邊是不服王化,慘絕人寰的野人所生存之地。
山對面的世界究竟如何,誰也不確信,畢竟幾十年沒有人見識過誰從二巫山走出來過。所有的說法都成了傳說。
直到十四年後的一場屠殺,讓周國人民對山對面的世界有了瞭解。
褒國是以褒城為中心的國家,褒城被條不知首尾在何處的名叫離生源的大河分割成南北兩半。北面地勢平坦,村落繁密,南邊多叢林,住戶稀稀散散。
在北邊有個名叫望巫村的小村,村中只有二十多戶人,每戶家中也全是些孤寡老人,為何沒有青年呢?青年都被招募參軍去了。
望巫村有個老頭,人稱皎父。那天皎父剛從田邊割完麻草準備回家編鞋,他順著離生源往家走,背後百鳥齊名。
“老頭,快看河中。”一個尖歷的聲音帶著幾分譏諷的語氣從皎父背後傳來。
皎父回頭望了望,除了漫天飛舞的鳥沒有一人,就揹著麻繼續往家走。
“皎父老兒,你老看是不看呀,河中有寶。”那聲音又傳來,似乎來自天際。
皎父轉過身去,還是沒有看見人,心中納悶今天是撞了邪?定眼一看,才看見河中有魚躍出水面。
皎父向魚群走去,看見五顏六色斑斕的魚正擠在一起用魚嘴託扶著兩個嬰兒。
皎父趕忙扔掉了手上的麻草,跳入河中,踩水融入魚群中,抱住了兩個孩子,帶到了岸上,把兩個孩子都放在了地上,一個個舉起來端詳,兩個孩子一男一女,都不曾溺死,對著皎父笑呢。
皎父萬分開心,把兩個孩子抱回了家,以先後救起的順序分了長序,女孩為姐姐,男孩為弟弟。
這兩個小孩不是別人,正是那幾百年前的龍涎鑽入宮女體內孕育而生的嬰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