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是因為提取裝置,和製造工藝的原因。”
教授回答:
“但我們目前還無法推測出,對方是使用什麼技術,和裝置,製造了這種高純度,幾乎沒有任何雜質的青黴素。”
他語氣無奈:
“這不是技術問題,我們的生產裝置和技術水平,不夠。”
技術的差距,
尤其是基礎技術的差距,最讓人絕望。
這意味著,即便對方將全套生產流程,化學資料工事等告訴你,你也製造不出來。
造不出來就造不出來。
“目前這種進口青黴素,市面上多麼?”
財政部長問道。
“不多。”
“第一批只有三千瓶,已經被各大醫院瓜分。”
“但根據賣家訊息,最新一批一萬瓶,將於明天抵達,各家醫院已經搶購一空,連預付款都支付了。”
教授回答:
“每個月能供貨五到十萬瓶。”
二戰時期,有英國控制的香港至美利堅本土的快速遊輪,並且有幹線飛機。
為了能儘快將貨物運輸到美利堅,賺取價錢,再前往冀南地區進貨,喬治高爾文不惜耗費巨資,乘坐最快的交通工具將藥物運輸至美國。
“一萬瓶!”
財政部部長臉色一黑。
一萬瓶。
這說明,已經有人掌握了大規模生產這種高純度青黴素的能力。
被搶購一空,說明市場已經認何了這種,甚至沒經過美利堅醫療稽核部門批准的藥物。
而每月供貨五到十萬瓶。
讓美利堅已經沒有追趕的時間和空間。
即便現在他下令,禁止這種藥物,也會繼續在黑市上流通,因為市面上沒有這種藥物的平替。
政策是壓制不了,人們對生命的渴望。
哪怕醫療部門宣稱這種藥物有嚴重副作用,也無濟於事。
這一招,只能對普通人有效。
而能用得起這種藥物的,非富即貴,這群人有獨立的資訊渠道,可不會信政府公告。
“我們需要多久,才能研製出效能差不多的平替產品?”
財政部長問道。
不僅僅是在醫院裡,還有在戰場上。
如今世界各處大戰,戰場環境泥濘,急救條件差,創傷後傷口汙染導致嚴重感染,是士兵死亡率最高的原因之一。
甚至沒有之一。
別說十萬瓶,就算是一百萬瓶,也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