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向五臺山運輸糧食,必須透過正太線。”
“糧食依靠空運,不現實。”
獨立團有十架雙發運輸機。
部隊也湊齊了十五組機組,和七十多位後勤人員。
但十架飛機,單次運輸能力只有十五噸,而且,還擔負著運輸銀元,人員,空投報紙的任務。
不可能用來運輸糧食。
“看來,加加速兵工廠建設計劃了。”
老總說出了問題的核心。
隨著獨立團每個月一批裝備的供應,以及每個月五十門120迫擊炮,十萬發炮彈的供應,數十萬噸糧食,各種藥品物資輜重。
如今部隊變得空前強大。
十天時間,就徹底破壞了鬼子的兩千公里鐵路線,拔掉近千個據點,數百座橋樑。
但破壞容易,守住難。
“每個月四個團的武器裝備,嚴重不足。”
“戰鬥損耗太大。”
老總補充說道。
雖然獨立團只有五千人,但實際上,每個月出來的裝備有四個團規模。
還都是主力團。
也就是能裝備大約一萬人。
這也是陸老闆來了短短半年時間,不僅僅太嶽根據地全面換裝,連太行根據地,冀南根據地也能夠有十來個團換裝的原因。
但經過這一戰,老總髮現,
雖然如今,全軍有二十多個裝備比鬼子還好的主力團,能夠在多地正面抗衡鬼子聯隊,甚至旅團級的兵力。
直接和鬼子野戰,這種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但這種戰鬥,損耗也非常大。
“是啊。”
師長點頭贊同,並舉例說明:
“這次新二團佔領沙凹據點後,和新一團,三十八團駐守,面對鬼子四個步兵聯隊,一個炮兵聯隊的進攻,雖然堅守一週時間,但損失也非常大。”
“人員傷亡倒是不多。”
“尤其是武器裝備,七天的戰鬥,基本上報銷了兩個團的裝備。”
戰鬥中,損耗的不僅僅是彈藥,還有武器。
雖然備用零件多,但遺失,或者被火炮徹底破壞,也是無法修復的。
而野戰,這種情況經常發生。
“我們的實力,比起鬼子終究還差得遠。”
“正面野戰,別說華北方面軍,就連第一軍也打不過。”
老總繼續說道。
以如今的八路軍實力,藉助地形,藉助充足的民兵,藉助補給優勢,別說第一軍,就算是鬼子十一軍過來,也能擋住。
但平原野戰,
或者長期消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