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可太多了。
估計,五六年都不一定能投產。
而且,總部還命令,要將新兵工廠的位置,放在太嶽根據地腹地。
但疑惑歸疑惑,張萬和依舊開始制定詳細計劃。
需要那些機器裝置,那些原材料,以及,建設計劃。
初步計劃很快出爐,張萬和讓一位通訊員,快馬加鞭送到了總部參謀部。
···
“這報銷,還真有意思。”
總部。
參謀部。
一位老資歷參謀看著手裡新華社印刷裝置的資料,忍不住感慨。
二十七師團掃蕩太嶽山區,太嶽根據地損失重大,不僅僅兩百多萬畝土地被破壞,還有十幾萬棟房屋被摧毀,以及,剛剛運輸到獨立團的印刷裝置被徹底破壞。
連帶大量紙張和油墨都被破壞。
當然,這些沒有讓總部參謀感覺到奇怪。
作為從蘇區出來的紅軍參謀,這位總部參謀各種損失見識的多了。
讓他感覺奇怪的是,
李雲龍背後那位老闆,以因為他支援獨立團打鬼子,造成了鬼子對獨立團駐地大規模掃蕩,根據地遭遇嚴重破壞為理由,
補償了兩臺印刷機。
然後,
因為沒有‘新華社淘汰的老式轉輪印刷機’,於是就給了獨立團兩臺超級先進的印刷機,來了一個大跨度技術升級。
有多先進,參謀不太理解,缺乏實際概念。
但從新華社那群印刷技術員的表情,以及,那一份份質量和照片一樣的報紙圖片,就能知道,必然是世界最頂級的印刷機。
同時,還因為這些裝置太先進,還給了大量的專用油墨和紙張。
同樣是質量非常精良。
按照印刷技術員的話,這兩臺印刷機,先進世界最少十五年。
於是,
總部就有了一個想法。
雖然每個月,獨立團都能擠出五千人的超規模武器彈藥,但對於目前包括民兵部隊在內總兵力達到五十萬部隊來說。
杯水車薪。
而且,一支軍隊的武器彈藥,只有靠自己才放心。
但問題是,
雖然如今部隊有能力開始從國外進口裝置,建設兵工廠。
但根據地工業基礎幾乎沒有,從零開始建設兵工設施,是一個龐大的計劃。
時間長,見效慢。
從國外進口的裝置,因為良莠不齊,以及,因為鬼子封鎖,運輸困難,可能造成損壞等等,自建兵工廠的規模,註定了不會多大。
短時間很難組織大規模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