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室內。
張萬和看著手裡的,關於創辦四零式衝鋒槍和子彈生產線的計劃書,嘴巴張得老大,表情目瞪口呆。
“這計劃也太··”
他喃喃自語。
但幾乎是一個字也沒有喃喃出來。
“建設日產兩百挺四零式衝鋒槍的生產線,建設日產十萬發子彈的彈藥生產線。”
“這··”
“這怎麼可能!”
一旁的助手也是瞪大了眼睛。
張萬和眉頭也皺起。
四零式衝鋒槍是一挺好槍,大量衝壓件,容易生產,成本低,材料利用率高。
但日產兩百挺衝鋒槍。
一年就是七萬挺。
這個產量,即便在國外,也是大型兵工廠了。
總部這份計劃,步子是不是邁的太大了?
倒不是說做不到。
根據北評的同志的情報,他們從國外搞到了一份國外淘汰的軍工生產線裝置來源,資金都已經運輸過去了,裝置也已經從美國啟程,就等著交貨了。
想來,後續繼續進口裝置,也不是問題。
冀南地區運輸中轉站計劃,也進行的如火如荼,隨著冀南幣的幣值穩定,一條條運輸通道被打通,海量物資洶湧進入冀南根據地。
連很多鬼子商人,甚至軍官都在這一環。
甚至,有不少鬼子軍官和部隊,主動向冀南根據地運輸所謂的違禁物資賺錢。
真可謂是應了那一句話,有錢能使鬼推磨。
但兵工廠發展計劃不合常理啊!
工人技術人員先不提。
這個其實是最容易解決的。
一個能年產七萬多件武器的槍支的工廠,日產子彈十萬發的兵工廠。
都是大型工廠。
規模堪比太原兵工廠的一部分了。
即便有了裝置,到投產,也需要半年以上,因為裝置需要長時間除錯,需要很長時間。
以及,
原材料怎麼解決?
子彈彈殼用的銅?
彈頭和槍支使用的高質量金屬?
發射藥?
根據地可沒有這些生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