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過年,倒計時還有四天時。
譚家軍和李家軍旳兵將們歸來了。
大部隊終於回來了。
大部隊要趕在春節那日進京。
因為山河已無恙,英雄要歸家。
永甸縣的城外官路上,一隊隊軍旗正迎風飄揚。
整齊劃一的腳步聲,每邁出一步都像是在滌盪著人心。
百姓們自發從城裡來到城外送行。
鄉下的村民們,是由各鎮各村選拔出的代表來送英雄。
只看,大軍最前端就是由二十人抬著的棺木,裡面裝著的正是李大將軍的骨骸。
為帶回李大將軍的骨骸,言官曾兩次去和敵國談判。
不停地談。
對待這事兒,態度也很堅決,那就是不放棄一根殘骨,讓敵國必須挖也得給挖出來。
當初是誰處理完李將軍剝皮後的屍骨,到底埋在了哪裡,必須得給找出來。
李大將軍的後面,是三人一排的棺木。
足足有十一排佇列。
十一排佇列裡抬的,全是有名有姓有很高品階的帶兵將軍。
將軍就犧牲了這麼多,就可想而知死去的兵卒有多少。
而那些兵卒帶不回來了,他們都埋在了異地,再回不來家鄉。
能帶回來的,不過是戰友們捧著的一個個名牌。
黑木上,刻寫著他們的名字。
“禮!!”
百姓對大軍有出征之禮,有徵戰之禮。
皇上對大軍有校閱之禮。
如此繁瑣的軍禮中,唯獨班師回朝的祭禮最讓人難過。這代表犧牲了好些人。
所以在這一刻,百姓們臉上的表情是肅穆的。
半大孩子們的目光,是懵懂中又帶著憤怒。
不知有多少目睹這一幕的小孩子們, 正在心裡暗暗發誓, 等到他們長大了,再不容任何人侵犯邊疆。
此時,在那聲提示的“禮”後,百姓們正紛紛半跪低頭。
左里正也帶著秀花和左撇子、白玉蘭等村民們, 為逝去的英雄們單膝跪下。
但遊寒村這處, 有許多人卻不用跪。
因為他們行的是軍中祭禮。
朱興德、楊滿山、羅峻熙、左小麥並肩站在百姓隊伍的最前面,他們掏出隨身佩劍, 箭尖指天。
左小豆跪下身, 看眼前方滿山挺直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