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瓦娘雖被二毛直接拿去自用沒有來到內地,但是該有的資料卻一點都不少,甚至還有很多在黑海造船廠幹過很多年現已退休的毛子來到內地手把手的教。
陳意覺得這種模式要比光得到一個殼拿來改造好的多。
前世是沒有資料只有殼,由於長期廢置,內部亂七八糟的猶如棚戶區,啤酒瓶、罐頭盒扔的到處都是,看著就是一個非常非常破的空殼子。
更加艹蛋的是,內部各種高壓線路和很多鋼瓶年久失修並且還遭受過認為破壞,想要把這個殼給改造成一艘完整的航母,那就得讓設計人員親自深入內部去進行一遍摸底測量,得到一份具體的資料。
真要有資料的話這些工作都不用去做,為了進行改裝,前後五年時間內有十五位年輕的設計師犧牲在了自己的崗位上。
現在有了資料,又有那麼多毛子老師傅來言傳身教,那一切就都不是問題了,而國產航母第一批同時開建的並不是一艘,而是兩艘。
遼東號是瓦孃的高仿山寨版,以前一直呆在瓦娘隔壁那麼多年的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陳意肯定是不會落下的,眼前的這艘三東號就是烏里揚諾夫斯克的高仿山寨版。
第一批航母儘量按著維克多給的資料來,之後的就可以進行大膽改進了。
航母這不像其他的工業品那樣可以使勁的造,就連戰鬥機都可以小批次的建造快速發現問題之後再解決問題。
但是航母這種大傢伙就只能造完一艘之後到水裡遊一段時間才能確定各種問題,所以一艘航母從下水到服役的週期非常的長,而下一艘的建造都是根據上一艘所反饋出來的各種問題再改進的。
再加上船舶建造一般都是在沿海地區,船塢數量又限制了建造數量,所以拖的時間就更長了。
現在一艘航母建造週期差不多是五到八年。
但是現在內地開啟了陸地生產線之後就可以將這個時間壓縮到一到三年,並且其他型別的戰艦同樣也可以在陸地上開生產線建造,就是因為有了這條十五米寬軌幹線。
現在藍星所有工業國對於軌道的選擇都可以追溯到那個羅馬戰車的車輪距離——兩匹馬屁股的寬度,四英尺+八的二分之一次方英寸。
國際鐵路協會在1937年制定了1435mm的標準軌,徹底的將兩匹馬的屁股定為了藍星軌道的標準。
但是,這個標準可能適用於以前的生產力,而現在生產力翻了不知道多少倍之後,這個標準就不怎麼適用了。
但大家還是得用這個標準,譬如說衛星、火箭、太空梭設計規格也要屈從於兩匹馬的屁股寬度,想要重新開一個標準的話成本是個巨大的數字。
所以不是大家不想改,而是改變太難太難了。。。
軌道更寬的話,就可以讓車廂更高更寬,執行的更加穩定,同時也會更費油。
而一段軌道要是換了,那麼那這一整條都得換,在上面跑的車輛也得重新進行設計,於是車輛生產線也得換,同時軌道旁邊很多建築都得拆,配套的裝置也得換新的,還有相應的建設隧道成本和架橋的成本也會成倍增加。
基本上把軌道重新換一遍所花的錢可能要比以前建造花的錢還要多,而且不是多一點兩點。
現在內地的鐵路一共十萬公里,其中高鐵2.4萬公里,這全部換一遍的花費想想都讓人蛋疼。
現在地表的鐵路陳意不再做他想,但不是還有地下空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