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小時後,三輛重卡又出發了,這次他們的目的地是港口區三號碼頭。
通往港口區方向的那條隧道明顯車流量要比其他隧道大一些,還可以不時的看到一些看上去很圓潤的氣墊船往來呼嘯,八車道的路,這些氣墊船都快佔用了兩車道,搞得管委會都最近都準備再多開拓一條專用的通道了。
幸虧金礦離楚科奇海岸線就只有三十幾公里,勉強能讓他們大力出奇跡,一條從庫波爾金礦直通海岸線的通道就這麼被打通了。
那是一個看起來是懸崖的海岸線,從半山腰開了幾個洞建了幾座內部碼頭,光是為了解決避免海水漲潮之後倒灌的問題都費了青龍學習小組不少腦細胞。
最後大家直接選擇躺平認輸,不再追求任港口24小時全天候運營。
於是每天漲潮時所有入口封閉,退潮時再開工,根據計算,大概還有一個小時左右就會進入下一個退潮週期了,他們到達港口的時限暫時還很充裕。
於是一個小時之後,三輛重卡來到了碼頭前,說是碼頭其實只是一處寬闊的卸貨平臺罷了,顯得非常空蕩蕩的。
這是考慮到現在港口的使用頻率不怎麼高,只是建設了一個基本的框架而已,只有基礎的裝卸貨平臺與泊位,以現階段的生產力,在這種地方搞龍門吊快速裝卸貨就是扯淡。
那樣的話就必須得再把這處於山體內部的港口高度再擴大一倍,先不提這種山體內部施工難度,一個不好可能會而造成因整座山體結構變動而引起的大崩塌直接把港口給埋了。
內部港口碼頭卸貨廣場高度只有六米,航道底部離天花板雖然有二十米高,但算上水位的話同樣也是窘迫的很,實在是不能再高了,但這個高度剛好又卡住了一些大型裝置,不僅可能運不進來,又或者容易發生擦碰。
所有以這就倒逼著青龍學習小組對於各種大型裝置大搞模組化生產,一些大型裝置譬如說盾構機又接著永大批訂單倒逼內地相關行業全部都模組化設計,所有元件都分散運進港口,然後再在庫波爾金礦內部進行組裝。
當然也不是不能直接從陸路運輸物資,可一是太囂張了容易引起毛子和米國的注意,二是那煉獄等級的交通條件讓人非常的絕望,所以只能暫時就這麼將就著。
以前是四個月進行一次外部物資輸送,不過信用危機過後沒多久就變成了平均二十天一次了。
依靠著身為青龍學習小組最大的黃鑽出產地這個優勢,陳意為他們新設計了一種專門用於日常小批次物資運輸的兩棲運輸船。
海龜,長七米,寬三米,高四米,最大有效載重68噸,武器就只有兩根5.7毫米的槍管,正常速度五十公里每小時,最大速度八十公里每小時。
整艘船看起來給人感覺非常圓潤,看上去就像是一個橢圓形的碗蓋扣在了氣墊上一樣。
此時整個廣場除了六名司機之外再也沒有其他人了,彷彿鬼域一般。
除了各個碼頭泊位前的空地上,不時的有海龜從各處通道里出來停靠在指定位置之外,一切都顯得那麼的寂靜。
港口中的四個碼頭泊位前那處寬闊的航道一滴水都沒有,此時懸崖外部的水位還處於高位,要比整個港口天花板都高上個幾米。
洛天依給港口控制系統下達了一個命令,控制系統一瞬間就根據外部探測裝置傳回的資料計算得出外面的海水已經開始退潮了。
這些海龜要是不能在接下來六個多小時後,水位降到可接受程度的時候出發的話,那就只能等明天這個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