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玄幻魔法 > 苟道不死 > 第一七七章 演繹世界,偶發善意

第一七七章 演繹世界,偶發善意 (第1/10頁)

早在很早以前,剛入手這些典籍的時候,孟周就已經明確了自己的閱讀方法。

那就是不將這些軼聞筆記,各類典籍當成一本本獨立的知識載體去看,而是儘可能將不同書籍中的資訊連線成一個整體,用這樣的方法來豐富他的見聞,彌補因為修行時間太短、歷練太少而形成的一些短板。

抱著這樣的閱讀理念,也是頗有成效的。

但隨著閱讀的典籍越來越多,孟周發現了一個問題。

同時被多本典籍提及的資訊越來越多。

若描述是一致的也還罷了,但真實的情況是,基本上就沒有完全一致的。

彼此大差不差,似是而非都算是好的。

甚至有描述截然相反的。

誰為真,誰為假?

哪一本筆記的著述者是親眼見聞,哪一些著述者只是人云亦云,道聽途說?

又或者大家都只是盲人摸象,只得部分,不見全貌,這才造成了各說各話,各不相同的情況?

有沒有著述者心思不純,故意挖坑埋雷的情況?

……

修行者著書的目的,和凡俗人著書有著太多根本性的不同,不能看得太複雜,但也不能看得太單純,說不定就蘊藏著某些不可言說的目的,或者意圖想要傳遞。

說不定裡面藏著一些暗語資訊,需要特定的人看到,才能明白其中深意。

這些都是有可能的。

這種情況下,他要借這些典籍文字中的龐雜資訊還原出一個儘可能真實的修行界,以此彌補歷練和見識上的短板不足,就變得困難了許多。

很多資訊的真偽,只需要實地去看一眼,親自去求證一下就能破解。

可他的目的本就是想要省掉這一步麼。

那就只能從字裡行間去尋找線索,用邏輯推理的方式,讓它們自證,又或者彼此互證,以此不斷將“真”提煉出來,將“偽”剔除出去。

但這個工作量就實在是太大了。

將太多的時間和精力牽扯到這裡面去,那就有些本末倒置,主次不分了。

這也是孟周後期的閱讀量變小的一個原因。

現在,“永珍演繹”就像是一個高效處理器。

那些他有著明確思路,也有能力完成,但卻需要大量時間和精力投入的繁瑣過程,在“永珍演繹”的幫助下,以超高的效率完成。

且隨著孟周的閱讀量越來越多,“永珍演繹”的處理效率還越來越快,越來越精準。

這些資訊,被盡數歸攏在一起,一個以大量典籍為“原材料”,經由嚴謹的邏輯推理而形成的“演繹世界”在孟周心中形成,並且不斷擴大。

在這個“演繹世界”中,既有青玄域的山川地貌,又有靈脈煞脈的分佈情況。

既有凡俗社會的分佈,又有一些靈脈之內的具體情況。

放大去看,甚至能夠看到一些生活在這靈脈上的一個個修行勢力,他們的內部治理,日常運營,小到後輩新人的上位,例錢月俸的發放以及圍繞在這周圍的各種齟齬,勾心鬥角,大到勢力之間的爾虞我詐,恩怨情仇……

還有煞脈中的人類修士與妖獸之間的戰鬥,各種妖獸、靈植、靈礦的資訊介紹……

各種有名有姓的勢力、強大的修行者的資訊……

曾經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歷史……

凡是他閱讀書籍中提及過的,哪怕只是不經意間的隨口一提,都能呈現在他腦海中這個“演繹世界”之中。

最神奇的是,有些資訊,在任何一本書籍中都沒有具體提及,但透過多本書籍中不同資訊的關聯互證,卻能還原出一些額外的資訊。

比如其中一本出自於一個李姓修仙家族的筆記中,提及了家族中一些天才弟子在未曾綻放光彩之前便提前折翼的遺憾往事。

其中一人消失在去一處煞脈的歷練之中,後經過族中高手仔細追查,透過一些破碎的法器碎片以及戰鬥痕跡,確認其人已在與一群妖獸的激烈搏殺中徹底死亡,屍骨無存,成為妖獸的口糧。

最新小說: 武碎星河 傳奇族長 天降好孕嬌軟雌性,九個獸夫寵瘋 劍道古帝 我以武道斬聖人 我能無限刷修為 劍問九天 醉紅塵,踏群仙 鎮守天牢三十載:出關陸地劍仙 至強之道 女帝麻了,這人越缺德越強大 一人一關,我在大明鎮妖千年 女主在異世搞內卷自救成大佬 都成仙了,你告訴我仙界是地球 為了天下太平 我的靈寵怎麼都是美少女 我一個反派壞億點不過分吧? 大明:開局成為錦衣衛 神詭世界,我擁有熟練度面板 我的悟性爆炸了